趙春蕾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注重課堂的教學效率,而“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與新教學改革的需求相吻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該種教學方式是指以“活動單”為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合作學習,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文中,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分析了“活動單導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 高中英語 合作學習 以生為本 導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33-01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教學設計上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差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而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按照英語教材的知識順序進行備課,熟悉知識、理解知識。從而構成一個知識系統,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夠被動的聽和學,教師卻神圣不可侵犯,占有絕對的主權地位,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依據“活動單”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它解放了傳統教學的教師“教”、學生“聽”,轉變為教師“導”、學生“自主學”;表面上,教師好象變輕松了;實質上,教師的“導”是多方面的、繁重的。在本文中,分析了“活動單導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 將合作學習方式貫穿于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
采用“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方式,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完成個體單獨學習向小組活動學習的轉變,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合作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成績優異或者性格外向的學生占有主導地位,使其他學生淪為旁觀者,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出現,教師要引導學生認清楚小組是一個團體,作為小組的成員要為團體的榮譽奮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從而不斷提高小組的團隊競爭力。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合作,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溫情,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進步。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不能夠忽視教師也是合作學習的參與者,要給予學生及時正確的指導,而將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組內成員進行探討交流的時候,教師要走入到學生中間,有針對性地給予各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更快的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不僅可以避免超負荷的勞動,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始終帶有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最終實現高效課堂。
2 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改指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大多數教師也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盡可能的將高中英語課堂交還給學生,但是尤其長期受到應試教師的影響,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授已經成為學生的習慣。因此,教師要想將教學課堂交還給學生,必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內心恐懼感,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的時候,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狀況為依據,最終以學生的“學“為落腳點,給予學生足夠的勇氣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且使學生始終帶有積極正面的情緒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收獲知識。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占用時間,而是要將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與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或者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鍛煉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將問題擺在學生的面前,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把握課堂教學活動的航標,不能夠使教學活動偏離原定的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需要的時候出現,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真真正正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3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作為一線的教師,要能夠有效地利用課堂的寶貴時間,做好學生學習的導學角色,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巧妙地將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演”分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也不能夠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因此在導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自身特有的魅力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教師的魅力,欣賞學生的活力,同時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不斷提高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導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課堂的實際狀況為依據,根據活動單精心選擇最恰當的導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學生遇到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不清的問題時,教師要乘勝追擊,層層的深入的提出問題,直至學生完全理解清楚;當學生的思維受到阻滯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體驗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之情,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按照正常的軌道前進,最終完成學習任務。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要學生出現錯誤的時急于斥責學生,而要認識到錯誤是學生思維的真實體現,教師要能夠準確的抓住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將問題解決掉,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將高中英語課堂將還給學生,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學習高深的英語知識做鋪墊。而“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得到鍛煉提高,但是目前部分教師還是不能夠很好的將“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過程,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譚勇.活動單導學在高中教學活動中的“導”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73.
[2] 楊光.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 王葉娣.論“活動單導學”如何改進農村高中英語聽力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