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文
摘 要:如果學生從小接受數學教育引導的偏差,加上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學生學習數學就容易缺乏快樂感,較多的學生對數學難以形成愉快的心理體驗?,F在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分析,提倡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積極的愉快教學,結合實例進行探討論證。
關鍵詞:個人魅力;師生關系;趣味性;學以致用;教法多樣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教育成果最大化;而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往往取決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手段上的創新。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進行愉快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高效率地學好數學。而教師更應善于從小處,平常處,周圍環境中,日常生活中,各種媒體中捕捉獲取到運用數學的知識,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將實際問題做成數學模型,并進行翔細的解釋和應用。運用愉快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情。如下是筆者的一些見解和做法。
一、以個人魅力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
愛其師,則信其道。教師保持自信、樂觀、幽默、和諧的教態和端莊的行為舉止,這樣的老師往往得到大多數學生的好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愉快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師生關系好,學生喜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地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系好,學生對教師信任度高,就會有“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因而,教師在教給學生的各種知識信息時會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并且教師自身的模范言行,嚴謹的治學精神等都會給學生以感染。同時,教師親切和藹的表情、勵志、幽默有趣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美妙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起初拿著史書走進數學課堂,恰逢他的數學老師把數學講得龍生虎猛,興趣盎然,因而使他深深迷上了數學;數學家陳景潤在數學領域有如此偉大的成就,這也與他的中學數學老師多方面深刻影響是分不開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利用個人魅力創造激情歡樂數學,學生會因你的存在而感到自豪,會使學生把你的數學課堂當作他們的精神食糧樂園,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最大優化。
二、創設經典情境,增強學習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則是內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便有了主動性和創造性。故此,結合教材授課內容,創設一些經典情景,可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圓”的定義時,讓每位學生拿出課前已經制造好的自行車模型,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個車輪的形狀,接著在多媒體大屏幕上播放同學騎自行車上學的畫面,再觀察車輪的形狀,思考并討論:“為何車的輪子不是橢圓、方形,而是圓形的?”學生們興奮快樂起來,討論非常激烈,情緒高昂。通過創設情境,把圓的定義放到現實中一個活生生的事例中去理解,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愉快的事,就會更加樂意學習數學,追求快樂。如:學習“等量代換思想”時,可以《曹沖稱象》為例,引入課題,讓學生觀看《曹沖稱象》的視頻,讓學生明白可用一個量代替另一個量,且還可在形態上有一個變化。數學典故不僅趣味性強,并能令學生產生愉快的學習心理,會更樂于學習。如:學習“垂線段最短”這一性質時,用多媒體播放這樣的畫面給學生看:
在一個大沙漠中,有一條橫穿沙漠南北方向的公路,公路上人來車往,一名探險者在公路的東面,沙漠中已斷糧斷水。思考:“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救援,這名探險者決定向公路進發,那么他應向什么方向前進呢?”學生們興奮起來,非常高興積極地討論,并得出正確結論。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和記住“垂線段最短”這個性質。因此,結合內容、聯系實際,舉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例很能增強教學效果。更有些頗具挑戰性的例子,如: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例子:如圖,若圓O1與圓O2外切于A,BC是O1和O2公切線,B、C為切點,求證:∠BAC=90°。
■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本題結論后,進行點撥創新,在原條件不變,除了以上結論外,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對這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他們之間會馬上展開興致勃勃地討論,經過認真思考,還會得到如下幾個結果,即還可證得:(1)∠CAO2=∠ABC,(2)以BC為直徑的圓必與O1O2相切于點A。(3)線段BC是兩圓直徑的比例中項。這樣的例子一題多變,綜合性強,引人入勝,學生就享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所以,運用數學經典情景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能使學生學習趣味興趣盎然,更深刻地領悟到知識的內涵。
三、學以致用是學習知識的終極目標
學習任何知識,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應用,也只有得到應用,學生才能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學習興趣和意識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比如: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后,讓學生們比拼計算“24點”游戲,比出等級名次,讓學生們真正歷經一次混合運算的應用,體會掌握知識的愉悅性。真所謂“寓教于樂,樂在其中”。又如:學習增長公式a(1+x)n=b時,告知學生回家驗算父母的銀行存折里的存款,月年利率和余額,讓學生感覺到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得以應用。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是最重要的,這樣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加愉快地學習了。
四、教學手段要多樣性
教學手段有時要多樣性。吃食物,你總吃同一種食品,有何感受?筆者認為,數學教師不能只滿足“一支粉筆,一把直尺”的“一口灌”教學模式。應該適時根據題意選擇制造數學模型、幻燈、實驗等手段,特別是現時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更使眾多數學知識形象、具體、逼真,使學生們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例如:講授一些幾何體的側面展開圖,證明勾股定理的講解時,或者是某個圖形可以從不同方向看時,若用粉筆作圖,部分同學缺乏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若制造聲色俱全的多媒體教學,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會把影響愉快教學的問題一掃而光,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千方百計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更好實施愉快教學,幫助學生獲得學業上的成功,這是為師者的一大心愿。筆者多年來教學實踐表明“愉快教學”教學模式使筆者懂得了教與學無止境。我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嘗試和完善“愉快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徑,把教室變成“開放的課堂,自由的舞臺”,讓優秀學生超常發展,學困學生自信發展,使它成為讓老師和學生都喜歡的教學方式。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市官渡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