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效軍
摘 要:通過怎樣的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是贏得高效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結合中職美術教學實踐,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學習模式;教學模式;多媒體
就像“田忌賽馬”一樣,我們的課堂教學需要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題、不同的情感態度,而做出不同的選擇與設計,靈活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以下是本文對中職學校美術教學模式的幾點探索:
一、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模式
我國的中職教育,由于一直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積極性不高漲,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學習效率偏低。要想徹底打破這種現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是符合中職美術教學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自主探究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意識基礎之上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嘗試性學習。作為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如下操作:①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②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③引導學生感受和發現;④鼓勵學生自主驗證;⑤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與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要求美術教師不但要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大膽體驗和感受,通過學生自己觀察、發現、探究、討論、反思等活動來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而且要提前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設置相應的問題,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掌控,促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美術風景素描寫生”時,可以先讓學生拿手機或相機對各種樹木進行拍照,然后將所有照片進行分類與整理,由此發現不同樹木的不同特點,總結其中的變化規律,再根據樹木特點進行素描寫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生能力。又如,在教學美術技法時,教師可以加強技術指導,并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創新創作,對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都不加限制,鼓勵學生放飛想象,使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討論和揣摩,設計出高質量的作品。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互相啟發、共同進步,提高創作的質量和效率。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興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積極開展因材施教教學模式
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基礎天賦不同,所以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差異性,因此我們提倡“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強調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提高和進步。作為美術教師,應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的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單純的“一言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充分發揮和培養了學生的才華與個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講解,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體驗角色互換,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創新體驗。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擔任小組長,協調成員完成本課的預習與復習等任務;繪畫能力強的可以代替老師上臺板書,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與特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樂趣。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靈活有趣的主題,讓學生自主發揮與創作,以充分了解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繪畫能力。實際上,主題設計的方法是促使教師快速了解每一位學生美術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課堂教學。比如,對于設計能力較差的學生,應經常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聯想空間和想象素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對于有能力,但是比較馬虎的學生,應給他們布置一點難度較大的作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精益求精地完成任務;對于缺乏個性的學生,應鼓勵學生對具有獨創性的作品進行模仿,激發學生的獨創靈感;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應多加提醒和暗示,注重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只有通過區別對待的方式,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情。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新模式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受到了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影響與熏陶,所以他們的認知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作為美術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改進課堂教學手段,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和音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強等特點,通過軟件可以制作豐富多彩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學習美術奠定了基礎,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同時,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模式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謝笑添,譚亞先.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美術教學探索[J].華章,2011(8).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