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仍然以GDP核算作為衡量經濟的重要標準,但是這種傳統的GDP核算只能單純的看到經濟發展的狀況,對于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以及生態的破壞卻沒有明確的表示出來,人們在關注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忽視了環境的保護。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出現以及發展,我國在對國民經濟進行核算時,應加入環境以及生態資源的投入力度,構建新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本文就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含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綠色國民經濟 核算體系 構建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成為全球的主要問題,而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由于忽視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面對這種現象,要求我們構建新的國民經濟核算方式和體系,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經濟。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逐漸受到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的認可,各國將積極構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體系。
一、綠色國民經濟核算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即綠色GDP核算,它是在原有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入環境以及資源的核算,構建完整的經濟核算體系,實現國家經濟核算結果、數據的真實、可靠,為以后的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依據。[1]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保證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只有環境得到保護,經濟才會實現真正的發展,二者的良好結合,才能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提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扣除對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環境(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的破壞性影響后,所得到的國民經濟的總量,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真實反映,是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共同進步的重要指標。
二、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認識不到位
雖然綠色國民經濟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認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專家、學者沒有正確認識和理解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貫徹落實不夠到位。由于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要求把環境保護納入到核算體系中,而以往大部分領導和官員只關注經濟增長,還沒有樹立正確的資源環境價值觀,在思想上和實際工作中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綠色GDP力求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綜合性地反映國民的經濟活動的成果與代價,一旦實施綠色GDP,必將帶來干部考核體系的重大變革。過去各地區干部的政績觀,皆以單純的GDP增長為業績衡量標準,現在要將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放在一起綜合考評,這會使很多干部想不通,從而形成諸多阻力。除此之外,由于綠色國民經濟的范圍比較廣,核算涉及到的資源環境比較復雜,但是在目前的核算過程中,只是對急需解決的環境問題進行核算,還有許多方面的內容被忽視。
(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技術不完善
當前實行綠色GDP核算存在許多重大技術難題,其中主要體現在環境成本的計量上。環境成本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為治理環境污染、資源破壞等消耗的資本總和,由于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經濟發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在計算環境成本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很難明確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因素[2]。
(三)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
盡管有關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但從整體上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論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而且不同國家、地區的核算制度、規范等也有所區別,很難找到一個具有權威性的理論體系,在進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工作時,核算不全面,結果不真實的現象就會時有發生,對于明確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了解環境問題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三、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構建
(一)樹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理念
為切實的落實、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首要工作就要樹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理念,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明確環境核算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使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觀念深入人心,促進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工作順利開展。樹立正確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理念,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實現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相協調,轉變以往片面發展經濟,忽視環境保護的做法,真正構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二)建立健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采用實物方法和貨幣方法進行核算,實物核算方法主要注重實物的計量,它是表示資源的流量與存量,可以提前預測出資源使用的數量以及污染的程度,提前采取解決措施。貨幣方法就是利用貨幣的形式對資源進行核算,它主要是對資源的外部成本進行研究。為了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情況,利用貨幣方法對來評估恢復環境的所需的費用。雖然這種貨幣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它對國民經濟的核算具有現實意義。[3]
(三)完善環境統計的標準
為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構建完善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就要有完善的環境統計標準,來實現高效的環境問題統計。首先應對自然資源進行統計,自然資源主要有地下資源:土地、石油、煤等,生物資源:野生動物、森林等,以及水資源。其次是生態環境的統計,主要有土地、森林以及水,對生態環境進行核算時,應考慮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態效益,二是環境的耗損,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例,生態環境帶來的效益主要有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而耗損主要有對森林的砍伐、破壞等造成的損失。最后要對環境的污染情況進行統計,對環境進行有效的檢測和防治,明確空氣中的污染物質以及對人類健康、各種生產活動的影響,明確防治環境污染的費用。
(四)構建完善的評價標準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比較復雜,為提高核算效果,應加強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核算的內容、范圍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章進行科學的評價。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善的經濟核算評價體系,因此要努力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根據我國經濟核算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使評價結果真實準確,能夠集中的反映核算的結果和問題。
(五)完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相應制度
要使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制定明確的政策、法規,為實現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在領導干部的考核工作中加入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定環境的審計制度,完善綠色國民經濟的協調機制,對經濟核算的方法、范圍以及環境核算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規定,使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結果更加真實、科學,準確的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狀況。
四、結束語
構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要努力完善各方面的措施和認識,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建立完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參考文獻
[1]牛文元.新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綠色GDP[J].環境經濟,2011(3).
[2]牟宗翠.關于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思考[J].上海統計,2010(1).
[3]耿建新.我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框架及其評價[J].城市發展研究,2012(4).
作者簡介:孔杰(1980-),女,山東鄒城市,學歷本科,專業:電氣自動化,研究方向:統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