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摘 要: 隨著新的教育形式的改革,新的課程標準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對于小學音樂這門課程來說,教學方法的得當直接關系到學生藝術情操的形成。而快樂教學法主要是指: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民主平等,整個教學環境十分融洽,讓學生用最大的熱情與興趣來學習音樂知識,最終實現較高的課堂效率。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快樂教學法十分重要。
關鍵詞: 快樂教學法;小學音樂;課堂;應用
一、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快樂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快樂教學法是情感教學方法中的一項基本方法,其要求就是讓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不再感到煩躁、壓力,而是能夠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那么,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快樂教學法的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幾點:
1. 快樂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在音樂教學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一遍一遍地教學生每一句的唱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樣使得學生缺少甚至丟失對待音樂課堂的興趣,一味反復的練習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不想再學習音樂。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歌曲“小白菜”時,這首歌的基調本來就有點悲傷,如果只是一遍遍讓學生跟著學唱,學生就會產生討厭、不張嘴等一些消極的情緒。
而快樂教學法首先是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環境氛圍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非常融洽的關系,從心理上讓學生感到輕松,進而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快樂、高興,同時也學到了相應的知識。比如說:在學習“小白菜”時,先告訴學生它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先體會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理解歌曲的內涵,在跟著音樂去學習發音、聲調等等。這樣通過快樂教學法能夠“寓教于樂,融情與景”,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快樂教學法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與設計,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師采用快樂教學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其具有時效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審美性的特點。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生的音樂欣賞意識與能力得到鍛煉,從而形成基本的藝術修養。并且,運用快樂教學方法,能夠延展小學音樂教學的設計,沖破傳統音樂教學的設計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快樂教學法中,學生體驗到快樂,這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為學生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二、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快樂教學法的重要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大,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運用快樂教學法的重要方法有下面幾種:
1.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自古以來,在教學中,師生關系就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處于領導者、教育者的角色地位,學生相對沒有自主探究的習慣,甚至有自己想法的學生,也會在教師一味強調的言行下妥協。運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心理放松、精力集中地來學習,教師以傾聽、合作、指導的角色與學生共處,在課堂中充分理解、尊重學生,與學生形成一種十分融洽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生一起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歡樂頌”時,不再沿用以往范唱、齊唱、輪唱等乏味的教學手段,改為讓學生自己進行想象,然后填詞創作,再由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潤色、修改,最終讓學生一起推廣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帶動課堂氣氛,還可以鼓勵學生自我創新。
2.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激起學生興趣。情景教學是響應新的教育形式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設置的一些特別的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蝸牛與黃鸝鳥”時,教師首先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蝸牛”和“黃鸝鳥”,再讓一名學生作為旁白,三個人先演一場話劇,讓學生熟悉并記住歌詞。如:
旁白:門前有顆葡萄樹,嫩綠的葉子剛發芽,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蝸牛:模仿向上爬的動作。
旁白:樹上有只黃鸝鳥,哈哈哈哈在笑他。
黃鸝鳥:模仿嘲笑蝸牛的動作。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書本上的詞修改成歌謠的形式,合上音樂的節拍,讓三位學生跟著音樂再演一邊,如:
旁白: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阿嫩阿嫩綠的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啊,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最后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飾演“旁白”、“蝸牛”、“黃鸝鳥”進行對唱。這樣學生會注意力非常集中地投入到教學情景中,最終學生很快樂地就能學會這首歌。
3.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化設備,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現代社會教育形式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而不斷地更新著,諸如多媒體等的現代化設備也越來越普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氣氛中掌握住音樂知識,為自己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歡樂的潑水節”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為學生下載一些有關潑水節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對潑水節理解的更多,這樣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對歌曲意思的快速掌握。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關于民族節日的知識,像“塔吉克的節日”、“火把節”、“那達慕之歌”等等。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還能夠讓學生不感覺到有壓力,不覺枯燥乏味,使其從現代化設備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結語
小學音樂課程是培養小學生藝術修養,陶冶小學生藝術情操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應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學的開心、玩的愉快,進而極大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鄒倩.快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教師,2012(08)
2 焦玲.芻議快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