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鋒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時代主流,事實上也取得了更多積極的效果。初中體育課教學也不例外。然而,“害怕體育課”、“厭倦體育課”的跡象也顯露無遺,究其原因,傳統的體育課堂之下,學生缺乏興趣,無法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在此,筆者就如何喚醒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意識做如下闡述:
一、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熱情
興趣,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指愛好、喜好的意思。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人們對某人或者某事產生濃厚興趣時,才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動力,進而迸發出巨大的潛力。許多傳統的體育課教學形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倦了,甚至不少學生害怕體育課,對之敬而遠之,這樣的頹勢歸結為傳統體育課讓學生的興趣消失殆盡,機械、刻板,枯燥、乏味,成了體育課的代名詞。為此,任何體育課教學形式都必須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過程的潛能,最終達到體育課教學目標。
1.立足學生個體,統籌兼顧。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兩個相同的生命個體”,每個生命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基于這樣的論點,中學體育課堂必須處理好學生個體需要與課堂整體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針對學生群體之中個性彰顯,喜好多多的陽關現實,體育課教師務必要學會掌握分類與分層之策,異中求同,分散之中群求集中,科學有效地將班級學生進行分類施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真正享受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喜悅之感和成就之心。當然,這項工作需要學科教師在課前多次調查、反復論證基礎之上完成,否則效果將會適得其反的。所謂統籌兼顧,也就是說,在每一堂體育課之中,要做到形散神聚,緊扣教學目標,科學分解教學目標的各個環節,竭盡可能地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迎合于不同層次和接受能力的學生需要。然而,這個過程教師需要高質量地進行統籌,否則就會陷入一盤散沙地帶。作為體育課教師,理應僅僅抓住課堂中心這個準繩絲毫不放松,并能夠以此為圓心,不同層次、不同喜好的學生群體為半徑,但是半徑不宜伸展得太長,更不能脫離圓心。圓周上的每個學生群體,確保他們始終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這個圓心有規律地轉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保證課堂目標的較好達成,又可以非常好地體現學生的個體特色,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著靈動。
2.營造良好氛圍,堅定信心。學生最容易受到周圍氣氛的影響了,這與他們的特定年齡段關系較大,尤其是當他們連續受到積極、競爭性的和鼓勵性的氛圍包圍時,便會呈現出積極的投入與專注,思維頓時會活躍起來,勇于試一試、搏一搏等想法自然而生,許多與體育運動相關的項目活動,同學們也更加有了屬于自己的那份信心,一旦有了信心,加之先前師生雙方積累的理論和技巧,這樣的目標便會很容易達成。比如在教學排球移動時,筆者沒有單純地進行移動教學,而是在教之前,用繩子綁住球,兩人一組進行一個投一個躲的游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后再把移動步伐融于排球練習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信心一下子就提高起來。然而,學生的信心并非與生俱來的,他們需要在日常之中慢慢積淀,逐漸培養,提升自信心的指數。針對這樣的情況,體育課教師要學會跳出體育課堂,與其他學科的老師加強橫向聯系,通過各門學科的齊心協力,共同交織成一張屬于學生信心的大網。除此之外,還必須創造條件,經常性地舉行提升學生自信心的活動,賦予同學們更多參與和親身演示展示的諸多機會,讓他們在身臨其境之中找到一份自信。
二、意識提升,錘煉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動力
眾所周知,任何一項事情人們愿不愿做,是否想完成得好,絕不是全部取決于實施的過程甚至于最終結果,首先應該取決于人們從事實踐之前的思想意識和思維素質。如果學生在主觀意識方面已經對中學體育課程有了較為根深蒂固的認識,深刻感知到全面運動的切實可行性,他們肯定會主動去學習,主動去研究,歸納總結。而不是立足于短時間的體育中考的壓力,將其作為一時間的課程形式,抹殺了體育課堂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的重要性。
1.注重理論闡釋與技能檢測相結合。俗話說得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蠻干和意氣用事,凡事需要多動腦筋,在實踐基礎之上注重知識和理論積累。如果僅僅把體育課堂曲解為跑跑跳跳、打打鬧鬧,則是原始的低層級思緒,完全不符合現行的課程標準。理論的闡釋、歸納需要老師和學生雙方面共同努力,對于教師而言,必須圍繞體育新課程標準,按照章節內容解釋,類似這樣的解釋正如其他學科的定義、定理和公式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掌握相關體育課知識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對于學生而言,要將老師闡釋的導向性知識逐一理解、消化,理清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注重尋求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性原則,從而在整體上駕馭課堂知識,助推課堂學習的實效。當然,各項運動技巧也固不可少,需要在遵循體育規律基礎之上,提高自己的悟性和科學性運動意識。
2.注重合作探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體育課教學目標很顯然并非唯一的運動成績,恰恰相反,通過體育課學習,讓學生切身感知實踐的重要性。各類體育項目的開展,不僅能夠增強人的身體素質,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還能提升自己的動作靈敏度,訓練運動思維,進而培養起諸多超前意識、預見意識,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究。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知道必須要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來生成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如《籃球基本技術:運球、傳球》一課的學習訓練中,要怎樣運球?要怎樣傳球?有哪些基本動作與要領?要達到這些要求及要領,應該怎樣訓練?……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在觀看老師的示范中思考,在傾聽老師的講解中揣摩,通過不斷思考、揣摩,逐漸掌握動作要領,不斷提高體育訓練的技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