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婷
摘 要:本文從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性格特點出發(fā),分析當前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局面,提出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發(fā)掘學生干部自身潛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院校;學生干部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迅速發(fā)展,高職學生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另外,高職學生的年齡結構已然發(fā)生變化,新一代的大學生身上呈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特征,使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當前形勢下,除了加強學生工作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外,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將成為我們今后做好學生工作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市場經濟、明星效應、拜金主義等諸多不良社會因子對學生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方式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增大,學生干部也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和沖突。面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到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挖掘他們自身優(yōu)勢,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激發(fā)其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新時期,高職學生干部隊伍現(xiàn)狀及面臨的問題
當下,我國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均為“90”后,年齡大致在17至22歲之間,屬于成年的早期階段,其思想的穩(wěn)定性不強,成熟度不高。他們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兩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呵護中成長,不能正確地對待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因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淪為高職學生后,他們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消極心理,缺乏人生目標,很難主動響應學校的管理工作。另外,高職學制大多為三年,并且許多學校開始實行“2+1”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集中學習兩年,到相關企業(yè)單位頂崗實習一年。這種快節(jié)奏、多元化的培養(yǎng)模式使得高職學生在大學三年之間要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到實習生,再到準職業(yè)人,進而成為職業(yè)人的轉變,他們因適應能力較差而吃力地應付著身份和角色的轉換,與就業(yè)無關的活動他們一概不感興趣。諸多因素造成學生活動難以開展,下面將其原因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簡單歸納:
(一)部分“90”后學生干部自身能力、素質不足。他們遇到問題習慣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常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聽取他人意見,喜好充當領導者角色,不懂得與他人合作,缺乏大局意識;在工作中,他們?yōu)閷W生群體的服務意識較為淡薄,功利思想較為嚴重;工作順利時熱情高漲,處于逆境時就往后退縮,經不住失敗和挫折的考驗,工作中缺乏意志和毅力。此外,他們還因責任心不強、工作主動性差、創(chuàng)新思維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應變能力差等方面原因造成威信盡失、沒有號召力,學生工作難以開展。
(二)高職學生干部工作對象呈現(xiàn)出新特征。“90”后大學生與以往大學生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在思想上,他們獨立開放,但又有些偏激。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他們獲得知識更為便捷,對待各種事物、現(xiàn)象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而看問題做事情往往比較片面。在心理上,他們自信但又敏感脆弱。他們喜好自我表現(xiàn),個性張揚,一旦受挫又極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甚至會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抗壓能力較差。在行為能力上,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又缺乏堅持進取精神。
二、新時期,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研究思潮,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首倡,主要從“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研究人的正向潛能;主張心理學要以人類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機能等為出發(fā)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做出新的解讀。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經驗都是從環(huán)境中得來的,環(huán)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個體良好的適應能力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學只有發(fā)掘人的積極優(yōu)勢,積極待人,努力創(chuàng)造個體發(fā)展的積極環(huán)境,肯定人的積極價值,才能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心理學的服務功能,才能使心理學在發(fā)揮服務功能的過程中讓服務對象最大程度地體驗到積極的情感,最終獲得積極的發(fā)展和完善。
(二)積極心理學在高職學生干部培養(yǎng)中的重要意義。如前所述,當前高職學生干部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難題,但他們身上所具備的積極進取的意志和追求成功的愿望也是不容否定的。長期以來,針對學生干部在工作或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更多的是采取措施去幫助他們改正問題,試圖以改正缺點的方式把他們培養(yǎng)為優(yōu)秀的人,這是消極心理學的工作思路。優(yōu)秀品質不會隨著缺點的消失而自發(fā)產生的,優(yōu)秀的品質也是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去挖掘和培育的,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思路。在新形勢下,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到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能激發(fā)他們自身潛能,激活組織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
三、體現(xiàn)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設想
(一)給予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fā)學生干部內在潛能。高職學生干部在任職期間,往往會在學生活動等各種非個人事務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工作經驗不足或者工作方法不得當等原因難免會在組織策劃活動的過程中存在疏漏和錯誤,甚至遭遇困難和挫折。如果只關注“問題”、追究“責任”,學生干部很有可能喪失信心,進而消極處事,影響個體的成長,以“問題”為取向的評價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干部成長的;相反,如果我們幫助學生形成樂觀的認知風格,對所犯的非原則性的錯誤采取樂觀的歸因方式,將有助于學生干部增強工作積極性,激發(fā)內在潛能。
因此,我們要通過正向激勵,給予學生干部積極的情緒體驗,即使遭受挫折,也要善于尋找事件帶來的積極意義。對于培養(yǎng)學生干部來說,就是要使他們能夠滿意地體會過去、幸福地感受現(xiàn)在和滿懷希望地面對未來,使他們在成功、進步、提高中體驗積極情緒,感受擔任學生干部的幸福和快樂。
(二)利用正向期待,培養(yǎng)學生干部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當前的教育模式習慣以糾正學生的“缺點”為目的,這在老師與學生相處之初就產生了“挑毛病”與“擔心做不好”的消極心理暗示。與此相對的積極心理學則主張以賞識為先導,激發(fā)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在能力。
通過指導老師給予學生干部正向期待,學生干部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行為與期待目標進行比照,形成“教師不斷激勵學生、學生充滿自信”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才會高漲和持續(xù)。因此,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指導老師要給予學生干部適時的鼓勵與肯定,尊重學生干部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給予學生干部信任和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們產生較好的自我評價,從而培養(yǎng)他們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
(三)創(chuàng)造積極的外部環(huán)境,使學生干部完成自我實現(xiàn)。(1)給予學生干部工作自主權。高職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享有工作自主權的愿望也較為強烈。如果指導老師因高職學生干部工作能力有限而只交給他們某一項工作的瑣碎和零星部分,學生干部不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會做得一頭霧水,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相反,若指導老師給予學生干部充分的工作自主權,放心安排工作任務、大膽讓他們挑大梁,不干預他們的具體做法,他們才能大展拳腳,不會因空間狹窄而覺得束手束腳。另外,指導老師對待學生干部只有言語上的“激勵”和“正向期待”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工作方法和工作藝術上對其進行指導,介紹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其表達、組織、宣傳等多方面能力。適時授予學生干部工作自主權,在學生干部職責范圍內鼓勵他們自主決策,做到“用人不疑”,將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2)構建完善的外部激勵機制。調查表明,學生干部從事學生工作大多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并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這都是精神層面的需求。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積極的工作制度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建構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同時也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體驗的最直接來源。我們不僅要制定完善的學生干部內部獎懲機制、榜樣激勵機制還要創(chuàng)造以“教師的關注”和“同學的認可”為激勵因素的外部激勵條件。如:建立校、院、班三級學生干部組織目標考核交流機制;建立校、院兩級學生干部專業(yè)培訓機制;建立指導老師與學生干部的“談話制度”等。
對學生干部進行激勵不僅會促進學生干部對自己的反思,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全面成才的能力。其次,對學生干部的激勵過程也是學生干部相互學習的過程,在激勵過程中學生干部會相互對比,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學生干部改進缺點、提高工作能力。
四、結論
高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征,需要學生工作者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針對當前“90”后學生干部,我們要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隊伍建設,著力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內化為積極的人格特質,并努力創(chuàng)造積極的外部環(huán)境,使他們獲取更多的價值感,鞏固工作熱情,激發(fā)工作潛能。
參考文獻:
[1] 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2] 鄒定輝,高涵.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8).
[3] 吳真真.積極心理學在新時期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的運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2).
[4] 徐張,王佳利,李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學生干部管理的理性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2008.7(22):42.
[5] 耿愛青,徐丹軍,楊文艷.當前高職學生干部團隊建設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