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摘 要:隨著汽車與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而增加道路和限制車輛不是解決問題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本文分析了單向交通的優點,總結了目前采用的各種單向交通方式,提出了單向交通的組織原則,并對城市典型路段實施單、雙交通進行了對比試驗。
關鍵詞:道路擁堵;問題;解決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的發展,機動車的數量快速增長,造成交通擁堵、交通秩序混亂的狀況日趨嚴重。只有在時間和空間距離上縮得較短,才能迅速、安全地取得良好的效益。我國城市交通如今有很多問題,例如,交通擁堵狀況嚴重,行人闖紅燈現象嚴重,行人翻柵欄行為和大型機動車搶道現象嚴重
1 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
說到擁堵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城市停車難的問題:自備車位不足,侵占其它用地;配套車位不足,移做他用。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惡性循環正變得愈發厲害,而下面的這幾點正好印證了城市化帶來的隱患。⑴道路容量嚴重不足。整個的道路容量是不足的;另外,這個不足是相對于我們國家快速增長的汽車化交通而言。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購買能力提升,汽車普及率也開始增長,城市化還趕不上汽車數量的變化。⑶交通設施建設滯后,很多的大城市,還沒有完成立體化的交通,綜合的交通體系。⑷交通管理技術水平落后。在交通管理軟件的應用上,以及對交通道路狀況實施的管理上,還相對的滯后。⑸缺乏整體的交通發展戰略大城市的交通問題,不僅僅體現在車輛的增長和道路的增加上,它既體現在城市道路交通的整體規劃,又包括城市的總體的布局和規劃,如果三者之間無法做到協調一致,即便是在現代化的城市也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2 解決途徑
做好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事實上,交通問題不是一個單純技術問題,它關系到經濟、社會、環境、科學技術等眾多方面,牽扯到諸多利益的協調,隨著觀察問題角度的變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觀點。因此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很重要,合理協調土地開發與交通網絡之間的關系,明確交通發展目標和整體框架,加強交通系統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配合關系,打通交通瓶頸發揮系統總體效能等方法,使得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2.1 合理布置吸引人群的公共建筑
在城市總體布局時不要將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過分地集中,以免造成交通運輸和管理上的困難。在規劃設計交通集散的過程中,應從城市總體交通著眼,妥善處理建筑物的出入口、公共交通的銜接部分、廣場停車場地以及周圍道路等方面的關系。大型體育設施附近的路網必須環通,使之具有較大的疏散能力,以免局部交通阻塞。商場的進出口,要避免直接設置在交通干道上。另外,還要妥善處理商業群與交通干道的關系,避免在交通干道的兩側或路口設置商業群。
2.2 合理劃分城市交通道路
⑴實行單向交通。國內外實踐證明,交通分流,能夠充分利用現有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車速度,減少交通事故。據有關調查,單向交通可使車輛行駛時間縮短22%,停車時間縮減60%。但是,我國目前實行單向交通的城市不多。單向交通系統的實施過程也常簡稱為“調流”,單向交通改善和簡化了車輛的行駛條件,提高了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也減輕了交通管理工作,在國外被認為是解決老城市交通擁擠的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⑵汽車和自行車分道行駛。根據電視和報紙的報道調查有很多事故都和自行車有關,可以在主、次干道的兩側或單側設置自行車道,用綠帶或柵欄隔開,汽車與自行車分道行駛,能有效的緩解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和提高行車速度。
2.3 城市交通設施的建設
加強城市交通設施的基本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途徑。城市交通設施主要包括道路系統和交通工具兩個方面,必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加強管理。⑴區分不同道路的道路性質。在道路上行人多,馬路上車輛多,行人和車輛的關系復雜,而且各有各的規律,只有遵循這種規律將道路嚴格分開,這樣城市的交通才能效率更高。⑵合理布置各種交通市政設施。重視道路綠化,利用道路兩側的樹木和綠地的散射、吸聲可以降低噪聲。應專門建設各種便利的服務設施。
2.4 改變居民出行方式,優化交通結構
⑴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乘坐公共汽車的人數遠超過小汽車、出租車和自行車的人數,其道路利用效率也遠遠超過其他的,而我國城市目前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大力發展有競爭力的高品質城市公共交通,是解決我國交通問題的關鍵途徑。政府要足夠重視和支持,利用法律、經濟、政策等多種手段,從多方面加大對公共交通技術保證的投入力度,加強公共交通的運行組織工作,建立公共交通優先技術保障體系,大力支持公共交通發展。
⑵合理引導自行車交通。自行車交通出行量大是我國城市交通的重要特點,在城市中心區,過高的自行車流會造成嚴重的機非混行,降低機動車流的速度,影響交通通暢。然而自行車出行具有靈活方便、用地效率大大高于小汽車和摩托車、清潔無污染等優點。因而,對城市自行車出行的調控措施必須與小汽車區分開。所以要加強自行車與公共交通換乘研究,在公共交通車站附近設立自行車停車場,將長距離的自行車出行吸引到公交上來,盡量減少自行車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最后,對于中國來說,達到發達國家那樣的城市化進程盡管困難重重,但是,我們相信中國終有一天將會以最完美的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