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摘 要 新媒體對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影響不是在原有內容上一加一這么簡單,它應當是全新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的引入與融合。本文以版式設計課程教學為切入點,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予以簡要論述。
關鍵詞 版式設計 新媒體 教學理論 設計觀念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Layout Design Teaching under th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SUN Ting
(The Art and Design College of Hanko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the basis of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is not in the original one plus one so simple, it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 new design concept, the design method. In this paper, layout design course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it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o b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urrent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layout design; new media; teaching theory; design concepts
1 版式設計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版式設計課程作為藝術設計所有專業必修的設計基礎課程,是隨著國內各設計專業的設立、細分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由于平面設計(前期稱為裝潢設計)是最早開設的設計類專業,因此版式設計課程在很長的時期內,都是圍繞平面設計及印刷媒體而展開的。進入90年代后,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繼進入高校的教學體系,并與各門課程教學相結合,但是對于版式課程本身而言,教學的核心依然沒有改變,即立足平面媒介展開的相關理論及實踐。雖然,隨著社會需求與數字技術的發展,設計專業經歷了不斷的分化,相繼出現了環境藝術、動畫設計、數碼藝術等新興專業,但版式設計課程除了不斷添加新的設計專題(如網頁設計、環境信息設計等)疲于奔命地到處修修補補,并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以跳出平面媒介的束縛。這種狀況導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學理論體系的松散與碎片化,版式設計課程難以真正對非平面專業的后續課程產生緊密聯系。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今信息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多元化,設計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各設計方向在歷經了相當長時期的專業化與細分化的過程后,又迎來了學科及專業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新階段。任何一個設計師,無論其所屬何種專業,都不可能在實際工作中只面對一種媒體。重新建構版式設計的課程結構、理論體系,適應新媒介傳播的形勢,是版式設計課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2 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
現今,國內各高校的版式設計課程,大多依然沿用傳統的課程理論,但在教學環節設置、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不斷的優化及探索;大部分高校藝術專業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新媒介傳播下的傳統版式設計課程的局限性,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局部調整。通過對近三年發行的諸多版式設計教材及精品課程網站的調查分析,目前的版式設計教學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是大而全的百科全書式教學。按照設計類型劃分教學步驟,從名片、廣告招貼、書籍、畫冊、包裝到網頁制作,幾乎涉及所有的設計門類的版式設計。這種方法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教學內容不斷重復,使設計趨于規范化,限制學生的創意思維發展。二是基于傳統印刷媒體的版式設計原理,再加上網頁版式設計。這種教學思路的問題也很明顯,實際上是將靜態版式和動態版式完全割裂開了,并且在課程實施中也存在問題。版式設計屬于專業基礎課,開設在低年級,這時學生還沒有接觸過網頁制作軟件,因此,預期通過網頁設計而拓展設計內涵,適應新媒體涌現的想法最終只能流于形式。
3 對新媒體環境下版式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
(1)新媒體引發了版式設計觀念的革新,而這些新觀念不但要與原有教學理論體系充分融合,并且要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方法來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
版式設計是對視覺信息要素進行有效組織的過程。隨著新媒體的興起,版式設計的外延急劇擴大,動態視覺元素的加入,傳播媒介的多維度都對版式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區別于傳統紙質媒體的“靜態版式設計”,“動態版式設計”這一概念隨之應運而生。靜態版式由文本、圖形圖像和色彩為基本元素構成;動態版式則包含了文本、圖形圖像、色彩、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傳達方式。后者由于其技術優勢能承載更多的表現方式,為人們提供了多種感官的刺激,引發了版式設計觀念和表達方式的革新。
對于動畫、視音頻及交互效果這些新的元素,設計者不能將之隨意地等同于吸引觀者視線與興趣的手段,究其實質,從信息傳達的角度來看,它們和文本、圖形圖像、色彩的作用是一致的。明確新媒體動態元素的本質屬性,我們才能真正將之與傳統靜態版式設計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例如,在二維平面內需要使一個文本標題處于最突出的位置,我們的處理方法會有許多:最基本的是放大文本字號;加強文本與背景色彩對比;給予文本更好的版面位置;增加文本周圍的空白空間與其它元素間隔開。除了這些,如果是在多媒體界面中,我們還可以將其處理成運動的標題文本或是類似Gif格式的動態圖片,甚至可以伴隨標題的運動加入音效。所有方法都是為了標題的內容更清晰、更快速、更美觀地傳遞出去被觀者接收。整合之后的新媒體環境中的版式構成元素極大豐富了版式設計的表現語言。endprint
(2)除了設計元素、形式方法的多樣化,依托新媒體的動態版式與靜態版式相比,更大的不同在于設計觀念的更新。
動態版式的信息排列結構可以是“非線性”的:從主菜單(根目錄)開始,接下去是一級一級的子菜單。在每級菜單上都放有相互關聯的信息塊,而這些信息塊之間又有同級和不同級邏輯意義上的關聯,這些關聯可以是樹狀的,網狀的或是任意的。這種結構“顛覆”了建立在印刷物基礎上的版式設計思維——線性設計思維。①這種“非線性”設計在視覺感受上呈現為更加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而從內在結構來說,“非線性”設計使頁面與頁面形成了某種時空關系。這種層級推進,富于變化的結構設計使設計師在完成作品的時候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理性設計思維能力要求:在動態版式設計的過程中, “以人為本”真正成為了設計創作的核心,設計師對于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行為要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判,思考“讀者會如何選擇”將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
交互性是新媒體動態版式設計最突出的特征,大量交互設置使得數字媒體與傳統靜態版式中的視覺傳達有了形式和本質上的變化。動態版式讓讀者全面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版面中的隨時觸手可及的按鍵、導航和菜單等交互設置,使得讀者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和需求來決定閱讀過程,這種主動的閱讀方式最大限度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由此,也形成了“平易近人”的交互風格。在動態版式中,交互與版面中的文字、圖像一樣,是組成版面風格的重要內容。交互性特征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印刷物的版式設計中,美國平面設計師Stefan Sagmeister在設計唱片封套時,借用了印刷輸出中紅綠盲版的原理,使讀者的翻閱過程獲得了意料之外的驚喜。布魯諾·蒙那瑞為兒童讀物《La Favola delle Favole》的裝幀設計則采用活頁,讀者可以按照自己認為的順序重新排列,然后可以用兩個長柄硬夾將活頁固定住。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版式設計,其發展都是相互借鑒、融合、促進的過程,修修補補的版式設計教學理論是難以適應這樣的變化與發展的。
4 結語
設計領域的變革從來沒有停止過,并且呈現出一種加速發展的趨勢,藝術設計教育界也一直在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具體到課程,教師首先應具有較高的設計視野,能夠把握設計脈動,如此才能立足“大設計”構筑起堅實的課程理論基礎。在教學中,加強教學設計,注重教學的有效性,使“課程不再是跑道,而成為跑的過程自身,而學習則成為意義創造過程之中的探險”。②
注釋
① 夏琳.互動版式——新型媒體下的版式設計.碩士學位論文.
② 小威廉姆 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王紅宇,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