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王珺 方瑛
【摘要】校企合作的案例開發在會計電算化和手工賬的實訓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校企合作編寫任務驅動導向的實訓教材案例,實現高職實訓教材案例開發主體的多元化,有利于實現高職培養目標。
【關鍵詞】校企合作 實訓 案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及《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性文件規定,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企業實際,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畢業生應該具備較強的崗位適應性。高等職業教育旨在為企業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級應用人才,高職教育一方面需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高職實訓案例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應該以崗位為中心,按照工作情境、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來組織,重點強化實踐性、聯系工作過程、突出崗位特征,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
對于高職會計實訓和校企合作方面的調研結果顯示,在會計實訓中,手工賬實訓采用自編教材的占34%,采用其他院校編制的教材的占39%,校企合作而編寫的手工賬實訓教材占27%。也就是說,73%的手工賬實訓教材,不是校企合作的產物。在自編教材和其他院校編寫的手工賬實訓教材中,部分案例比較陳舊,沒有跟上企業快速發展的節拍,對于企業中出現的新問題業沒有很好地、精確地把握。
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不同于其他專業,有自己的特點。一般專業如酒店管理、旅游等,可以通過直接進入企業,以工代學、工學結合,完成崗位實踐能力訓練的目標。而會計崗位及會計信息的保密性特點,使得企業不會輕易提供實訓實習機會,校企合作模式,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通過校企合作,選擇與編寫合適的電算化實訓案例,在高等職業教育深化內涵、提高質量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過校企合作,編寫電算化與手工賬實訓案例
案例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手工賬和電算化實際能力,通過案例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對于手工賬的興趣,達到在實際中解決問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應該來源于實際工作,對于實際工作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同時要脫離實際工作的約束,高于實際工作的水平。這就要求在教材的編寫中,充分發揮實業界與教育界的優勢,使得兩者完美結合,一方面,教師必須深入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深入會計師事務所,廣泛收集有關資料,虛心地向實際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請教,探討案例中的背景、實際工作中的棘手問題與會計處理的技術難點,另一方面,企業參與手工賬實訓教材的編寫者,必須掌握教學規律、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將實際中需要的能力以適當的方式融化在實訓的案例中。校企合作的手工賬實訓教材的編寫,通過充分討論、充分融合,提高實訓效率。
二、校企合作,編寫以任務驅動式為導向的實訓案例
案例的選擇與編寫,以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標,按照模塊式進行分類,訓練學生對于操作程序、操作規范的理解,在實訓的課堂上,引入企業財務、會計的具體崗位,讓學生能夠進行操作練習。案例的選擇以崗位為核心,就業為導向,突出應用。
根據自身的特點,高職會計電算化與手工賬的實訓案例,應該是以任務驅動式為導向的、包含企業最需要的人才信息和最常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企業財務專家與學校教學骨干,利用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共同研究、開發和實施能夠體現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案例,使得案例采用企業最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性的、典型的數據和資料,使得案例所體現的業務流程,更符合企業電算化和手工賬的實際,通過教學平臺的建設,使得學生處于開放的資源共享環境之中,與企業財務專家、學校教師進行互動,更能夠理解案例訓練的真實意圖;校企合作的案例編寫,促進教師去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熟悉崗位業務流程,獲得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三、電算化與手工賬實訓教材案例開發主體多元化
實訓教材中案例的編寫,應該從學校為主體轉向校企合作為主體,積極爭取企業中的業務骨干參與實訓案例的開發與設計,使得企業成為案例編寫的主體之一。在案例的選擇與編寫中,充分考慮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目標定位,瞄準手工賬和電算化的職業崗位標準,案例的選擇要與崗位人才規格、崗位能力結構要求相一致,案例選擇應該有利于就業目標。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化在案例中,將職業技能大賽的項目要求融化在案例之中,使得案例與課程目標相統一,使得案例與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相統一。通過案例,將各項能力訓練加以落實。通過校企合作而形成的案例,可以大大縮短學校里的電算化與手工賬實訓與企業就業崗位之間的距離。例如,電算化財務軟件的升級、會計制度與準則的變遷,會直接影響到工作崗位的業務核算方式,在案例選擇與編寫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能夠反映其變化規律的案例,使得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的變化,跟上節拍。需要制定案例改革與評估標準,明確校企合作在案例選擇主體地位。
經過不斷地探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電算化與手工賬實訓教材案例的編寫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結合高?!敖?、學、做”的相關成功經驗,將會計崗位進行能力分解,針對具體崗位,分解成工作項目與工作任務,將崗位能力分解與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相聯系,融入專項素質技能教育,使電算化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基本要求相一致。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電算化實訓,使學生在通過實訓,提高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根據會計規則的更新和企業經濟形勢的變化,通過企業專家與骨干建設合作選擇案例,并在10級、11級、12級會計專業實訓中使用,效果明顯。
結論:在學生人數急劇增加,教師資源有限的條件約束下,傳統的“理論+案例”模式,使得高職學生被動學習,沒有興趣,學生動手能力非常弱,無法與企業的具體崗位對接,無法滿足企業對于高職畢業生的基本要求。
通過校企合作,極大地強化了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讓學校迅速而準確地把握市場變化的脈搏,有利于學校在會計電算化實訓方面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根據企業實際需要而設計安排電算化實訓教學,更有實用性、針對性和時效性。通過校企合作,推動會計電算化實訓項目的標準化建設,豐富電算化實訓的內容,改革實訓教學脫離實際、教材更新不及時、崗位模擬不切實際的局面。使得學生意識到應該學習什么,學習的重點在哪里,在那些方面應該強化,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有一個合理的、客觀的評價和認識。
參考文獻
[1]方瑛,王永生.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會計實訓和職業技能競賽的雙贏關系[J].中國商界,2013,(03):342-343.
[2]王永生,方瑛,王珺.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效率改進[J].時代金融,2013,(12):251-253.
作者簡介:王永生(1966-),男,安徽樅陽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財貿學院講師,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財務;王珺(1991-),女,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方瑛(1971-),女,安徽樅陽人,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商務管理系副教授,會計碩士,高級審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成本和價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