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完全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雙導師雙實踐制應運而生。本文以此為依據來探討該教學模式中科學發展觀的良好體現。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雙導師;雙實踐;模式
科學發展觀指引我國現代各行業的建設,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立國之本的教育,促進教育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是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教育研究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科學發展觀更加深入地拓展和豐富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內涵,更清楚地闡明了現代社會中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教育與整個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由此更加明確了教育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謂的雙導師雙實踐指的是,采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結合指導的學習方式,既校內導師側重培養學生的學術理論學習實踐能力,校外導師側重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就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社會實踐環節,從而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結合開辟道路,為在校教育與服務社會的結合開辟道路,為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開辟道路。科學發展觀在“雙雙”制中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現:
1、“雙雙”制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征
傳統的教育模式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局限于教師課堂上的口傳心授,局限于校園內的狹小空間而忽略了外面世界的廣闊天空。盡管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能夠培養出具有高理論水平人才,但是在他們充滿理論的思維世界里,多數對于客觀實際了解不夠,或不夠深入,或不夠具體。一旦他們接觸到具體實踐,他們多數不能應對復雜的變化,無法適應這種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如同溫室里的花朵,嬌艷卻不經風雨。因此實際情況給我們以啟示,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該深入到實際中去,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去教化和培養人才,因此“雙雙”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
“雙雙”制從實際情況出發,采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結合指導的學習方式,既校內導師側重培養學生的學術理論學習能力,校外導師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就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社會實踐環節,從而為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結合開辟通道,為在校教育與服務社會的結合開辟通道,為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開辟通道。
2、“雙雙”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根據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人的本質不能脫離人類社會去理解,人和社會是有機統一的,它要求在實現以人為本發展的同時還要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即要立足于社會,立足于人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繼承馬克思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各項工作要圍繞教育的根本使命,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
在管理分工時也突出了人的因素,即全面、發展、辨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并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和特長進行分工,調動教師的主動創造性,為發揮其智慧和才能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從而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在這一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和積極民主的教學氛圍中。
3、“雙雙”制體現了科學創新的模式
“雙導師雙實踐”是一種新型的高師音樂教育培養模式,具有全新的典型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校內外雙導師相結合。校內導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熟悉本專業教學計劃和各教學環節的關系及全部培養目標;校外導師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作能力、高尚職業道德,二者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
第二,突出長期實踐的重要性。“雙雙制”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在實習教育基地跟隨校外導師進行實際教學的見習或實習活動,具有長期性。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只有畢業前短短幾周的實習時間,很難讓學生進入狀態,也不能為即將到來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學習與實踐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平時的慢慢積累,“雙雙制”能夠給予學生長期的實踐環節,對培養實踐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課堂與課外相互補充。課堂教育近乎純理論的講解,多數比較單調和乏味,而課堂以外的教育則是豐富多彩的。“雙雙制”教育模式給予準老師們更多課外鍛煉和提升的機會,讓他們在相對開放的空間內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挑戰自我,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雙雙”制體現了可持續的形態特點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科技、政治等諸多方面。最初提出時是一種關于經濟的發展模式,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后來將其運用至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因而也就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時又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在“雙雙制”可以看到,它的實施會像一條無形的紐帶把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連接成一個“生態”教育圈,使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在一個良性的循環中發展和進步;同時也可以看到,在這個循環中沒有斷層的現象出現,各方面都在這個循環反復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朝前發展著,每一次循環均不會妨礙下一次循環的開始。由此得出“雙雙”制在完善教育發展理念的同時,也在站在更高的層面體現了人類循環可持續之學說。
作者簡介:姜濤(1981-),男,漢族,安徽六安人,文學碩士,安徽省皖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