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江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并確立的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新的價值理念和導向。高等院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搖籃,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歷史的使命,本文就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一定探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生;核心競爭力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人才類型注重實用型、應用性。高職學生是將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范轉變成為現實的一線生產和服務。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在建筑類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
建筑類高職院校主要是為國家一線建筑行業培養合格的建筑類技術人才。2009年陜西清澗張家河大橋坍塌事件,2010年1月云南昆明新機場建設事件,讓我們明白,建筑行業無小事,施工單位的一點疏忽,可能造成國家和個人不可彌補的損失。為了避免再次出現更多因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災難,在建筑類高職院校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各種實踐表明,成“技”要先成“人”,做“事”先要做“人”,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學生的“硬實力”,高尚的思想道德是“軟實力”。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在不斷的提升學生“硬實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帶動學生“軟實力”的提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實力的目標,最終為建筑行業輸送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過硬專業技術的優秀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建設提供合格人才。
在建筑類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建筑類高職院校除了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外,還需要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有高尚職業道德和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建筑類高職院校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可以通過具體的日常管理,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團隊意識,如我院的“陽光晨跑”讓學生在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打造學生核心競爭力。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提高“兩課”教師的教學成效。
高職院校“兩課”教育是把符合時代需求的新文化、新思想、科學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廣泛傳播給學生的重要源頭;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中輸送思想道德合格人才的生產線。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加強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促使“兩課”教師進行刻苦專研、與時俱進,自覺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同時并及時將學習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知行統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培養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合格技術人才提供基礎保障。
高職院校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知識學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來武裝教育全黨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用愛國主義作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不斷創新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來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中所有體系的核心部分,對整個社會主義的發展起到規范和引領作用,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知識的學習。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改造世界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礎。在長期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建設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一直起到指導作用。所以,應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根本指導思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實現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長期追求的最高理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現階段所有共產黨人的共同理想,在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建設的30多年實踐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蓬勃發展,取得了GDP位居世界第二,國內穩定和諧,國際和諧的可喜成果。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巨大力量,所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主題。
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民族精神是民族發展的生命力,是民族創造的源泉,在中國歷史發展歷程中,始終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為發展基礎。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了敢于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踐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一直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不斷謀求新的發展。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
胡錦濤在“兩會”期間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從而提出了“八榮八恥”即:“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他明確了當今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都應堅持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在高職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到師生的內心,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院校中的實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剛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發展 [J]科學發展觀研究 2008年7月
[2]朱曉東、黃霞: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著力點.江西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