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位于廣西都安布努瑤聚居地的婚姻習俗很有特色,男女青年的婚姻一般經過戀愛、問親、訂婚、結婚等過程。這些過程都是以唱歌的形式來進行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布努瑤以歌代言的婚戀習俗逐漸發生了變化,其獨具特色的婚戀歌曲也在逐漸消失。對廣西都安布努瑤婚戀歌曲的保護與傳承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都安;布努瑤;婚戀;歌曲;傳承
1 都安布努瑤的婚戀習俗及婚戀歌曲
(1)布努瑤概況?!冬幾逋ㄊ贰吩疲骸艾幾迨怯蓭讉€不同的支系構成的民族共同體?!薄鞍床俨煌恼Z言的瑤族,可分為四大支系?!边@四大支系分別為:“操勉語的盤瑤支系,也稱瑤語支系”;“苗語支系,也稱布努瑤支系”;“侗水支系,也稱茶山瑤和那溪瑤支系”;“漢語支系”。[1]布努瑤人口分布面積廣,但大多數布努瑤聚居在廣西河池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馬三個瑤族自治縣最為密集。歷史上,布努瑤不與其他民族雜居,而是一個姓氏或有血緣關系的兩到三個姓氏聚居在一個寨子里。由于歷史上布努瑤長期遭受嚴重的民族壓迫和歧視,直到清末,其社會發展仍停留在原始社會末期階段,飽受土司官族和富豪劣紳的欺凌,迫使他們在深山老林刀耕火種維持生計,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這種狀況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才改變。[2]
(2)都安布努瑤的婚戀習俗。布努瑤的青年男女在勞動、生活的過程以歌傳情,以歌代言,一問一答,增進了解,互相傾訴相戀之情。結婚要經過問親、訂婚、迎親的程序。問親時,由男方父母請能唱會道的歌師帶著糖果、香煙、酒等物品到女方家里,表達確定戀愛關系的愿望。若女方家同意則收禮物,如不同意則退回。訂婚時由男方家族老者帶上禮物及親屬前往女方家里求婚,席間雙方會對歌,從天文地理到黨的政策,雙方比口才、比智慧。隨后,雙方協商聘禮和婚姻事宜。迎親的成員一般有長老、婭娶、歌手等,進女方家之前和進門之后都要對歌,主要是互相恭喜、互相祝福。新娘即將出門時,女方代表唱“囑親詞”,囑咐女兒對愛情忠誠,孝敬公婆等。整個過程體現了布努瑤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
(3)都安布努瑤的婚戀歌曲。問親的過程主要是由媒人唱問親詞,女方的父親或兄長唱答詞。例如,媒人唱:問來問去終開口,說他見過你家中,有花一朵鮮又艷,有果一個甘又甜。想摘又怕花有主,想攀又怕枝太高?!降拇沓鹪~:……你家主人不嫌我家窮,結上窮親他要多諒解;不結親家是兩家,不結親家是一家,代我轉告你家主人,愿同你家結交千百年。[3]訂婚的時候,女方代表經常會為難男方代表,如女方代表唱:樹矮無鳥站,門低沒客來。一定是走錯了路,才到這里來;你應去攀更高的門,你該去登更美的寨。男方代表則要機智唱答:桄榔果熟香貍到,梧桐花開鳳凰來。怎么走錯村,哪會走錯寨;我帶著千重情,我抱著萬層愛,登上你門來。[4]
結婚臨出門時,女方代表要唱歌囑咐新娘日后要孝敬老人、照顧弟妹:進餐要給晚輩舀飯,休息要給老人端茶。晚起要給小弟把腳洗,早起要給小妹梳頭發。團結能教六畜興旺,和睦能使家業發達。開腔不露齒,相親的語不妨多講;談笑莫高聲,傷情之語最好不講。少講半句話,多干三分活。[4]
2 都安布努瑤婚戀歌曲的生存現狀及原因
筆者及課題組成員赴都安采風時了解到,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能演唱這些歌曲的布努瑤青年已經很少了,只在一些離城鎮較遠的山區,還保留著這種婚戀習俗,演唱這些歌曲。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民族融合的大環境下,布努瑤特有的婚戀習俗正逐漸淡化。歷史上,瑤族一直不與外族通婚。主要原因是千百年來民族的歧視和封建思想影響較深。其次是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如瑤族婦女不會紡織,怕漢人、壯人歧視,不愿與之結婚。三是布努瑤的居住環境和條件都很差,漢、壯婦女嫌瑤人生活貧困,不愿與之通婚。雖然,延續了數千年的族內婚遺風仍未絕跡,青年男女大都不愿和別的民族的青年結婚。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消滅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瑤族已經不再被歧視,民族間的交往日益頻繁,民族關系進一步融合,很多布努瑤青年和壯、漢民族的青年喜結良緣。雜居、通婚都很正常,民族界限越來越模糊了。改革開放之后,受到外來文化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和沖擊,人們逐漸打破了千百年來的婚俗傳統,吸收了大都市里和其他民族的婚姻文化習俗,形成了一種新的具有時代特點的婚姻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婚歌戀曲賴以生存的習俗正在逐漸消失。
(2)語言的同化與弱化。布努瑤有自己的語言,布努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但是,瑤族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對婚戀歌曲的傳承也是口耳相傳。歷史上,由于布努瑤在遷徙的過程中不斷分散,在不同地域生活的布努瑤人在語言方面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差別。都安的布努瑤在與壯族、漢族聚居、交往的過程中,較多地運用漢語和壯語,有些人甚至已經不會講瑤話了。這對于瑤族婚戀歌曲的傳承帶來了隔閡和困難。
(3)現代文化的沖擊。20世紀 90年代以來,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娛樂生活的多樣化,電視、電腦等現代媒體以及手機等通訊方式的介入,使布努瑤流傳了上千年的婚戀歌曲受到了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沖擊。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他們不再像父祖輩那樣對以歌傳情這種方式抱有很大的熱情。婚戀歌曲的交流功能已經被手機等通信設備所取代。而年輕人對傳統的婚戀習俗和婚戀歌曲的疏遠也正是傳承的最大危機。
3 構建都安布努瑤婚戀歌曲傳承的新機制
在布努瑤的婚戀歌曲正在逐漸消失,面臨失傳的危機之際,國內外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關注,加上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關心,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發展的機遇。近年來,都安縣非常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積極開展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主要的舉措有:
(1)建立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機制。組建和培訓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專業人員隊伍。
(2)開展全面普查。組織了6支普查小組在全縣范圍內進行調查摸底,對都安縣民族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普查,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后期科學保護規劃提供依據。
(3)建立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運用文字及錄音、錄像等現代化手段,對都安縣瑤族傳統文化進行科學的采錄。對普查資料進行規范的分類、登記和整理,建立電子數據庫。
(4)實施多樣化扶持措施。通過組織開展培訓班、研討班,提升傳承人隊伍整體素質。
(5)開展形式豐富的傳承活動,充分利用“文化遺產日”、民族節慶活動等有利契機,積極策劃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項目展演,擴大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調動全社會進行民族文化保護的積極性
通過上述的做法,發掘和培育了一批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目前,都安縣已有國家及自治區級以上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共7人。市、縣級傳承人66人,并建立了傳承人數據庫,民族文化傳承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婚戀歌曲是都安布努瑤民族音樂和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樣的環境下,筆者認為可以從幾下幾方面來促進它的保護與傳承:
(1)將布努瑤特有的婚戀習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文化。它的每一項儀式都飽含幸福、美好的寓意,婚禮過程,既是對布努瑤民歌的欣賞,又是感恩和祝福的情感流露,具有較高的民俗文化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同時也能帶動群眾性的民歌創作和演唱活動。習俗是婚戀歌曲的載體,是婚戀歌曲賴以生存的土壤。通過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政府對民族婚戀音樂重視,加大保護和傳承的力度。
(2)建設傳承基地,為傳承活動和人才培養提供平臺和空間。傳承基地將會成為傳承人最集中的地方。一方面,可以對傳承人進行培養和訓練,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定期舉行布努瑤特色的婚戀文化和音樂的表演,喚起本民族同胞對傳統民俗的熱情,也吸引外來游客進行觀看,在保護本民族優秀音樂的同時,促進文化交流。
(3)將學校教育作為傳承的重要方式。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孩子是民族文化的繼承人。為了使布努瑤的民族音樂在幾十年之后不會消失,學??梢蚤_設相應的課程,編寫相關的教材,讓學生進行學習、實踐,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培養,弘揚布努瑤音樂文化。同時,也可以邀請傳承人到學校走上講臺,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日益凋敝的民族傳統音樂和習俗;組織推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優秀的民族文化代代相傳。
(4)以發展促保護,以發展促傳承。年輕人疏離本民族音樂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它已經不符合現代人對于音樂的審美。賦予作品時代感和現代氣息,將會使布努瑤的婚戀歌曲煥發新的生命力。吸引廣西優秀的詞、曲作家,以布努瑤婚戀歌曲為題材,創作出優秀的劇目;提取布努瑤婚戀歌曲的音樂元素,創作出為適應現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队∠髣⑷恪返某晒Ρ闶侵档媒梃b的案例。
(5)加強宣傳力度。借助于媒體、網絡,對布努瑤的婚戀歌曲和婚戀習俗進行宣傳,增進外界對于這一特殊傳統民俗和音樂文化的了解;政府舉辦大規模的比賽和演出,通過媒體,讓世界了解都安,了解布努瑤。
4 結語
都安布努瑤的婚戀習俗和婚戀歌曲是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布努瑤人民的智慧與精神。隨著瑤族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習俗和音樂漸漸地在改變、在消失,挽救這些瀕臨失傳的音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奉恒高,張有雋.瑤族通史(上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7.
[2] 韋標亮.布努瑤社會歷史[M].廣西民族出版社,2009:6.
[3] 羅炳高.布努瑤婚姻習俗[M].載韋標亮——布努瑤歷史文化研究文集[C].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405.
[4] 黃啟先,韋翰翔.都安歌謠集[Z].第29-32,63頁.
作者簡介:田昀艷,女,碩士,廣西大學藝術學院教師,藝術實踐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