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
摘 要:殷墟甲骨文自發現已有一百余年,它除了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之外,還蘊含著諸多美學特征。甲骨文作為先民對美的追求和反映,其章法也是順從自然,縱無行,橫無列,行中字或大或小,參差錯落,互相呼應,全篇渾然一體,它是文字審美意識最原始的萌發。甲骨文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也與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密不可分。
關鍵詞:甲骨文;審美意識;自然美;和諧美
安陽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時期刻在動物龜甲骨上的卜辭或與占卜有關的文字,這些文字包羅萬象,是目前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具有很強的寫意成分,字形像圖畫一樣優美,它除了表達人的意志內容外,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和審美價值。本文從甲骨文的審美意義上展開,解析其美的內涵。
1 甲骨文的美學價值
甲骨文起源于圖畫,字形多采用象形法,個別拆開其字的結構來看,就像一幅幅圖畫展示。從字體的結構去分析,可以說甲骨文已是自成一體比較嚴密系統的文字。甲骨文除史學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甲骨文有刀刻也有書寫的特點,線條具有橫平豎直,疏密均稱等形式美,體現出當時社會追捧自然的風范?!吨袊髿v史》中說“甲骨文字的大量出土,使當時事物逐漸可考,給后人看出此間一個初具規模的國家即將發展成為一套令人折服的文化。雖然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故謂之‘象形文字?!毕笮巫謥碓从趫D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古人依照簡單的圖畫創造字體來表達出他們的想法,當圖畫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意志后,其圖形的性質便減弱,而象征事物本質的性質增強。古人們用利器刻在獸骨上,用簡練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呈現出刀筆味濃重充滿情趣的文字世界。
甲骨文的美不僅在于其外表,而秀于其內涵。殷商時期作為主要的記載工具甲骨文,是一種權威、神圣的象征,它是用來人神溝通的工具。因而在選擇甲骨時,那些質地上好的甲骨便作為宮廷文字載體的首選,卜辭語言更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習慣,要求文字和敘述應接近于與神交流的層面。故而,無論是獸骨還是字體,都達到符合當時社會的審美要求。董作斌在《殷墟出土一塊“武丁逐豕”骨板的研究》中論述:“這雖然只是殘余的牛肩胛骨的上半,但是骨質堅致作牙黃色,一部分接近銅器處浸染了碧玉,用干布略加擦摩,便覺光滑閃耀,晶瑩如玉,古色古香。尤其重要的是在骨臼、骨面、骨背,三處都刻有文字,又是武丁盛世之物,契刻之后,涂以朱墨,色彩鮮明,實在可以作早期骨板上卜辭的代表。”武丁時期是商代鼎盛時期,從這塊牛肩胛骨的選材用料和制作上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景,敘述的事和契刻的文字以及自然形態和內涵美都達到最高境界。
甲骨文的構造大約保留了30%以上的直接象形文字,但又絕非原始圖畫,它不是簡單地對事物描繪臨摹,而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具有語言符號的抽象表意功能,這與古人審美意識和思維方式有著密切關系,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形象直觀,更富于描繪性,從而形成獨特的“象形”美的特征。
2 甲骨文自然美的內涵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社會活動的縮影,從審美的角度去研究甲骨文,會發現其中深邃的內涵和對后代文字所產生的影響。
朱光潛先生說過:“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因為美的意象世界并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它是人的主觀和客觀存在相結合,完整的和充滿情趣的感知世界,也就是美學界常說的情景相融的世界。甲骨文的美正是人們從發現到認識再到研究這一過程的提高,它所蘊涵的美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它的字形和意象,以及它所表達的豐富內容認知卻是一致的。甲骨文的美不僅在意象,也美在形式,它的結構方式、視覺造型、章法排列都傳達著美,對它的審美不僅僅是殷商時期的需求,也是我們現代人研究甲骨文的需要。
甲骨文客觀存在的美大約有以下幾種。形式美:甲骨文是以“象形”為基礎構造的,這種構造包含著人文精神的意蘊,它的形式美是文字和載體甲骨相輔相成的,甲骨的形態呈現出自然美的屬性,文字有機的與它合為一體,形成有規律的組合,契合成外在的自然美。它包含了文字的對稱、均衡、比例、尺度、明暗、虛實、主從等關系,從而構成了甲骨文獨特的形式美。意趣美:甲骨文的趣味意在傳神靈妙,它表現的是宗教祭祀文化,形式多樣的舞蹈和人們的自然需求,因而就極具生氣?!抖Y記·郊特性》記有“殷人尚聲”之說,不管是祭祀或是貴族饗食無不用樂,甲骨卜辭中再現的樂歌、舞蹈、樂器以及樂師都能引發強烈的趣味審美。自然雕飾美:樸拙的雕飾反映出殷商人的審美觀,雕飾平淡自然,言簡意賅,方式上采取簡樸去鋪陳、花飾和雕琢,這種樸拙傳達出中華民族含蓄的傳統。殷商的樸拙意識是憑借禪宗自然玄遠與古典藝術相接觸,從而形成中國含蓄的傳統,甲骨文的自然美就是那個時期人們思想的集中反映。
3 甲骨文情景交融的和諧美
自然形態的甲骨文又稱甲骨刻辭,是古人崇拜天地和神靈祖先,凡是自然氣候變化,軍事行動,田獵,耕種,生育等事務皆要問神靈、祖先釋疑難,解吉兇。甲骨文的形成是用毛筆先書寫到甲骨上而后用刀刻,或直接用刀刻之。表現出來的文字線條比較單一,多呈直線和折線狀,常帶有刀鋒痕跡,故而給人一種視覺形象獨特美的效果。甲骨文所表現出來的客觀存在自然事物是經過藝術化的處理的,情、景作為我國古典美學的獨立范疇,被巧妙地運用到甲骨文的創造中。“情”是契刻者刻字時的情感塑造,以及幾千年后甲骨文對后人的情感沖擊,二者激起的情感共鳴?!熬啊笔欠褐敢磺猩鐣妥匀坏目陀^存在物的圖景或形象。當我們審視甲骨文字的情景融合時,便成了今人與甲骨文之間的交流關系,從審美的角度看,情、景還應包含文字意義內容與文字造型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從現有的甲骨文研究中發現,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鮮明活潑,在構圖中被組織成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畫面,這種獨特的畫面產生一種美像,給人以很大程度上的想象空間,同時也保留一定空白,使文字這一客觀主體與人的情感有了更大的交流融合。甲骨文之所以能穿越時空讓后人與他們產生共鳴,這不僅是它的造型美,更在于它的真實性。甲骨文無論是它的載體或是它的文字都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形態,它所表現的內容和細節也是淋漓盡致地使甲骨文的情景交融在一起,把一些極具趣味的情感傳達出一種令人遐想的美。
甲骨文情景美首先是文字排列上的主次關系,文字筆畫的變化無窮,其豐富多層次的構圖烘托了情景。其次是文字靜中有動的結構,這樣的場景主要表現在田獵、牧漁、勞動方面,不但有動態的美也有靜態的美。再次是文字的虛實結構,甲骨文的虛實關系處理的非常到位,文字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成情景美的構圖。虛實相結合符合審美要求,它時隱時現把情感隱蔽在每個字中,在客觀事物和夸張中傳達出契刻者的情感世界。
甲骨文的審美不是僅以具象為美的,而是逐步離象而求,囊括萬殊,是人類精神境界的寶貴財富。甲骨文之所以能穿越時空三千余年再現今日世界,就是因為它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魅力所致。甲骨文作為殷商時期的主要文字符號,殷商社會狀況和審美風貌必然體現在其中,為我們研究殷商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參考文獻:
[1] 裘錫圭.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J].中國語文,1978(3).
[2]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