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煒
摘 要:在經濟欠發達但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隸屬第三產業的旅游業越來越受到重視?;仡櫳坳柕貐^旅游發展的歷史,并對邵陽旅游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旅游業;歷史;現狀;邵陽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255-02
在經濟欠發達但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由于旅游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綜合帶動作用強等優勢,這些地區紛紛將旅游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以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邵陽經濟欠發達,但旅游資豐富,在湖南省內僅次于張家界和長沙,居全省第三位。所轄縣市內現有4個國家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世界自然遺產,2個國家森林公園,大小景區300景點余個,資源品類齊、品位高、數量多,為邵陽旅游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邵陽市旅游業發展的回顧
邵陽的旅游業起步較晚,發展也一直不快。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邵陽市旅游業歷經了悄然孕育階段、初始階段、持續發展階段、新時期等四個階段。
1.孕育階段
20世紀80年代,邵陽武岡古城云山因生物資源蘊含豐富被湖南省政府于1982年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但一直到1992年,國家林業部才在林場基礎上批準建立云山國家森林公園;同年3月3日崀山天然公園成立,并正式對外開放;第二年崀山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這一時期因景區內基礎設施太差,周邊的居民只是出于對自然風光向往和對云山道教文化的朝圣而通過崎嶇的小路前往進行觀光,雖然這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旅游活動,但為后來邵陽旅游業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初始階段(1994—2001年)
2001年崀山又被國土資源部審定為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以邵陽市九縣三區的周末周邊休閑游開始慢慢形成,但是這一階段的旅游活動并未成熟,只是起步階段。游客多為景區周邊的居民,一般是一些自發性的周末休閑游。到了2000年3月邵陽市第一家旅游社——邵陽宏達旅行社成立,邵陽市的旅游行業才逐漸發展起來,旅游業逐步規范化,形成了有組織性的大眾活動,2000年10月28日至31日邵陽市還舉辦了第一屆崀山旅游節,游客多達20多萬人。來邵陽游客人數比往年增長40%,揭開了邵陽旅游服務業的新幕。
3.持續發展階段(2002—2007年)
2002年崀山被國務院審定為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邵陽市政府對旅游產業開始逐步重視起來,2002年編制了《邵陽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同年成立了“邵陽市旅游協會”,在旅游企業、市場和政府部門之間架設了“橋梁”。并參加了首屆湖南旅游節。2005年,邵陽市與桂林市正式簽署《桂邵旅游合作協議》;同年葉文智麾下的湖南崀山龍鳳旅游公司以7.6個億接管了崀山風景名勝區,景區管理改革邁出了新的步伐。市旅游局與武岡市政府成功舉辦“中國旅游策劃萬里行武岡峰會暨武岡旅游發展論壇”,協助城步苗族自治縣舉辦首屆“亞華乳業南山杯”中國·城步全國風箏精英賽;邵陽市市旅游局組團參加湖南旅游節暨首屆中國旅游精品博覽會、珠洽會等,邵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進一步加強,進入邵陽地區進行旅游的國內游客數量上有了可觀的增長。2006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91.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4.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8%和27.2%。2007年武岡云山和隆回高洲溫泉被批準為3A級旅游景區,繼續推進旅游業發展政府主導戰略?!渡坳柺新糜伟l展十一五規劃》確定了“十一五”期間邵陽市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把旅游產業作為重點支柱產業來培育。全市繼續舉辦舉辦崀山旅游節、苗族姑娘節,并且與桂林、張家界攜手開展旅游熱線服務,使邵陽成為連接廣西桂林、湖南張家界的“接點”和“紐帶”。據邵陽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02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6億元,到了2007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9億元,比2002年將近翻了五番。
這時期,應該說是邵陽旅游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發展迅速。旅游客源地也由原來的湖南省內擴展到全國。市旅游管理部門和經營部門也開始總加大了投資力度和宣傳的力度,旅游形式呈現多樣化。
4.新時期(2008年—)
2008年元月8日崀山龍鳳公司退出崀山經營權,6月1日,邵陽市新寧縣人民政府全額出資成立國有獨資公司—湖南崀山恒源國際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新寧縣確立“旅游立縣”戰略,啟動中國旅游強縣創建工作。邵陽市政府認識到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促進和帶動作用,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積極營銷宣傳,參加全國各地的旅游展銷會和博覽會,加大了招商力度,積極引進外資,11月初在廣州舉辦了旅游招商洽談會,引資11.1億元,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2008年,邵陽市接待國內旅游者473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37.6%,年均增長11.2%;實現旅游收入32.48億元,比2005年增長70.1%,年均增長19.4%;①2008年全市旅游星級賓館已達33家,其中四星兩家,三星級6家;旅行社25家,其中國際社3家,國內社22家;等級旅游區4家,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3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家;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2萬余人。隨著2010新寧崀山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以及申請世界自然遺產的成功,邵陽獲得了一張世界級的“名片”,崀山申遺的成功標志著邵陽旅游業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這一時期是邵陽旅游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機會與挑戰并存,邵陽的多個景點基礎設施初步完善并且運行,多條跨市旅游線路開始基本形成,旅游產品開始多樣化,客源地開始從以本省為主轉移為國內為主。新時期邵陽市旅游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
二、邵陽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1985年之前,邵陽的旅游業發展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邵陽旅游配套設施逐漸完善,逐步形成和呈現了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方向,文化主題為特色,鄉村旅游為補充的旅游格局?;仡櫳坳柭糜螛I的發展歷程,審視邵陽旅游發展的現狀,我們發現有如下特點:
1.政府主導力不夠強,發展目標不明確
2002年,邵陽市旅游業持續發展之初,確定了邵陽旅游的發展思路為“以崀山為龍頭、整合旅游資源、聯合打造崀山品牌、創建旅游大市、培育新興支柱產業”,至2004年,邵陽市旅游業戰略目標轉變為“建設旅游支柱產業”,2007年,旅游業的戰略目標成為“建立旅游大市、旅游強市”,2009年,邵陽市召開旅游工作會議,把發展的思路定位為“以市區為中心,以崀山為龍頭、堅持“三個結合”,突出六個重點,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此可以看出,邵陽市對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把握不夠,思路不清晰,目標不明確。其次市縣都沒有設立專項旅游發展資金,要資金全靠向上面跑,基本沒有出臺支持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2.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產品不精,旅游資源的整合依然不夠
邵陽旅游資源豐富度在全省排名第三,但是邵陽市目前景區開發經營分散,點多面廣,規劃性不強,重復建設多的局面確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開拓市場等方面單兵作戰,分散經營,互動性、互補性差。邵陽市旅游具有生態、紅色、人文資源的多樣性,但未能很好將各自特色統籌規劃到旅游總體形象之中。難以體現邵陽旅游業的整體形象,不利于提高旅游規模效益。我們有旅游資源精品卻因為交通等問題形不成精品線路。
3.旅游產品文化內涵不深,旅游產品類型單一
一是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比如周敦頤老先生的《愛蓮說》名揚天下,古遺跡在邵陽,而且在市政府內,但是那個“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池就是找不到,一些生態景區有點看頭、沒有說頭,文化景區有點說頭、沒多少看頭,可參與性不強,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二是旅游產品類型過于單一,基本是以觀光為主,旅游產業鏈條短,各環節銜接松散。旅游景區基本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層面,游客享受不到成熟旅游景點的“白天看景點、途中有購物、晚上觀演出”的“一條龍”服務,而是“白天看山看廟,晚上睡覺”,沒有或很少有旅游六環節中的“購”和“娛”,綜合效益上不去。
4.旅游收入增長緩慢,客源主要以國內甚至省內為主,游客停留時間短
2004年,全市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24.2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總收入17.86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234人,國際旅游收入6.13萬美元,其中過夜旅游者191.43萬人次,約占整個旅游人次的3/5。經過四年的發展,2008年國內外游客473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總收入32.48億元,入境旅游者不升反降,只有187人,國際旅游收入5.69萬美元,其中過夜旅游者288.53萬人次,依然約占整個旅游人次的3/5。從以上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邵陽市的旅游客源依然以國內和省內為主,景區品牌在國際上沒有什么影響力,同時過夜旅游者比例不高,游客停留時間短,導致旅游收入增長緩慢。
就目前而言,邵陽經濟相對落后,旅游業總體水平低于湖南省其他地區,旅游目的地形象沒有樹立,旅游影響力相對較低。邵陽市的旅游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處于初始階段。
參考文獻:
[1] 莫曉紅.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以湖南省邵陽市為例[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
[2] 周玉翠.欠發達地區社區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陽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9,(3).
[3] 邵陽統計外網,http://www.sytj.gov.cn/.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