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趙繼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取向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科學性與應用性相結合、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和獨立性與可比性相結合的原則選取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的指標,在隊伍建設情況、學科建設情況、課程設置情況、教學情況、實踐條件和課程特色與創新的一級指標下,逐層分解評估指標,形成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層次性,并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估指標體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指標選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137-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價值取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的意義
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評估,是課程評估的一個組成部分。課程評估也稱課程評價,鐘啟泉教授在《課程設計基礎》一書中明確提出,“所謂課程評價,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的過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課程體系,對它的評估評價,要按照科學的原理和過程進行。同時,對其評估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估,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有利于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薄弱環節的提升,從而整體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中的效能,發揮其“生命線”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狀及評估指標的選取
通過典型問卷調查,對于開放式和非開放式問題的回收和整理。基本可以看出,在被問卷調查的高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問卷顯示,被調查的同學大部分表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己有一定的幫助,所在學校也基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班級規模、授課時間、授課課時等基本能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要求。同時,大部分同學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存在內容單一、形式簡單的問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內容充滿期待和渴望,希望能有更多的實踐教學內容。顯然目前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期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問卷也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形式單一,部分學校的多媒體適用不充分,考試形式單一。基于以上問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的指標選取中應重點突出,增加這些方面的指標設置。提升對教學實效性指標的選取,和實踐課程指標的選取。“價值”是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滿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在于學生對它的認同與踐行,真正使學生能入腦、入心,終身受益。因此,為體現其價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選取應側重教學指標,以提升實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科學性與應用性相結合
科學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構建的最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理論原則的科學、評價方法的科學等方面。使其理論基礎合理,操作方法科學。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時應注意遵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和教學規律,結合時代背景和黨中央相關要求,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取向,并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評估指標以科學性為基礎,但是以應用為目標,注重指標選取的可操作性,從而也在應用層面提升指標的科學性[2]。
(二)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全面性,指標選取時應該涵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各環節,涵蓋對其整體的要求和課程的全部進程。對其要有全面的把握和控制,通過評估指標的全面選取,不使評估過程有遺漏,不留死角,也具有模版效應,能夠普遍適用。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具有個性的特征,指標的選擇也應考慮到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情況。比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求也是不同的,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有區別,在評估指標的設置和構建上都要有針對性,從而提升可信度。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類課程,有其自身的規律和進行的過程,在不同的環節應該有所側重,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取向,對其評估的側重,調整指標的選取和構建,以促進其整體的提升。
(三)獨立性與可比性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必修課程。但是,與其他學科和專業課程相比,它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為了保證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合適位置,評估指標的選取要與其他學科評估和課程評估的指標相區別,使其具有獨立性,可以進行獨立的評估活動,獲得獨立的評估的結果。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估過程,也要有一定可比性,通過具體指標的衡量,能查找出各學校的不同差距,和在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達到找差距和促提高的目標[3]。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體系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指標的選取和指標體系的構建,遵循科學的原則,按照通用的層次分析法,將主體指標分解成一個具有分級模塊結構的指標集合,即樹型結構的指標集合。每一個指標集都是由若干個子集組成,而每一個子集又是由更小的子集組成,直至最后不能再分解的指標。逐級確定指標,形成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統一的指標體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一級指標的選取與分析
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運行的一般過程和規律,選取評估的一級指標。因此,一級指標包括隊伍建設情況、學科建設情況、課程設置情況、教學情況、實踐條件和課程特色與創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足夠的重視,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領導小組,教師有一定的師生比等,這些是隊伍建設這個指標中所重點考量的內容,從整體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個把握。學科建設指標評估的是在有一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礎上,對于科學研究的考核,是對課程質量的把握,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生培養領域。課程設置指標主要評估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定位與設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自身的發展過程,教育部05方案以后,課程進行整合設置,既具有整體性,各個課程也具有各自的側重,但是對其課程的整體性和每門課程的銜接,是要達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設課目的有重要的影響。教學情況指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的評估,按照教學的一般規律,對教學的準備、教學運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等指標進行評估,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功能和作用。實踐條件指標評估的是實踐課情況,實踐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過程中可提升空間較大的內容,具體的指標也要符合實踐課運行的一般規律。課程特色與創新指標主要評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與創新能力,是指標體系具有全面性的同時也就有針對性。endprint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二三級指標的選取與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的二級指標選取在一級指標的指導作用下進行,分擔評估目標,使評估更加具體可行。一級指標隊伍建設評估中,分解為隊伍數量和隊伍質量兩個二級指標。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和人員基礎是課程建設的關鍵,教師隊伍的數量是前提,質量是保證,注重師生比的平衡、專任教師的比例,并且注重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升,評估隊伍的層級合理性和可持續性。一級指標學科建設評估中,分解為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聲譽等二級指標。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支柱,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和科研獎項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水平。二級指標人才培養質量只要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關于研究生教育的評估,提升研究生學術水平對整個課程建設也具有作用。二級指標學科聲譽側重評估學科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貢獻作用。一級指標課程設置分解為課程定位和課程銜接二級指標,確保課程的整體開設能力和各門課程的銜接,重點課程及內容突出,減少重復內容。一級指標教學情況最能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取向,分解為教學準備、教學運行、教學效果、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與成果二級指標,教學準備指標是對于授課教師的備課情況、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應用情況和教學文件的編寫進行考核;教學運行指標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考核,全面把握教學的運行過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效果指標是對教學結果的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社會反響等內容;教學管理指標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管理部門管理能力的考核,評估其制度的建設和落實的情況,以及獎懲機制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可的整體水平;教學研究與教學成果指標考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研究論文、研究項目和研究成果。一級指標實踐條件分解為實踐課準備、實踐課運行和實踐課效果二級指標,實踐課的指標評估針對性很強,教育部沒有統一的標準,各高校一般都采取了不同的實踐方式,對其進行考核側重運行的合理性,實踐課準備主要考核學時安排、基地建設和目標的制定;實踐課運行側重考核實踐課的人員配備、內容指向和保障措施;實踐課效果主要考核學生的評價情況和反饋意見,體現實踐課評估指標的有效性。
三級指標的選取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二級指標的分解,其選取以能體現上級指標評估內容為原則,具有可操作性。在選取是側重可量化、可計算、可比較的指標。比如,二級指標隊伍質量指標可分解為教師年齡結構、教師學歷結構、教師職稱結構和教師培訓等三級指標,通過比例計算可以得出具體的實際情況。具體三級指標選取已在二級指標分析中提及,不在累述。在具體的評估實踐中,亦可選取觀測點進行補充,實現量化結果。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2] 張玉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研究文獻綜述[J].經濟管理者,2011,(12).
[3] 任少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