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君
摘要: 目的:對比分析髖部骨折內固定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髖部骨折內固定組和人工髖關節置換組,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X線暴露時間、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等指標。結果:髖部骨折內固定組和人工髖關節置換組在在術中出血量、X線暴露時間、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方面對比差異明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明顯優于髖部骨折內固定。結論:與髖部骨折內固定相比,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中出血量小、X線暴露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低以及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等優勢,在臨床上可辯證推廣。
關鍵詞:老年;髖部骨折內固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2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03-01 前言
老年人由于受生理機能的影響,骨折的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老年髖部骨折具有高病殘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目前對于老年髖部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髖部骨折內固定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本文通過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髖部骨折內固定組和人工髖關節置換組,對比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65~94歲,平均年齡(79.6±3.8)歲。按照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髖部骨折內固定組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原因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髖部骨折內固定: 髖部骨折內固定組主要采取加壓螺紋釘內固定術、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以及Gammar 釘與PFN 釘內固定術。以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DHS)為例,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墊高患者髖粗隆部,采用95°~135°DHS釘鋼板,C型臂機監視復位及導針位置。取股骨近段外側傷口,調整導針定位器角度,用三聯擴孔器沿導針擴孔,旋入絞刀、攻絲,擰入粗紋螺釘,固定鋼板與股骨干,使用C型臂機監視位置滿意后,沖洗傷口,止血,逐層關閉傷口。
1.2.2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髖關節置換組主要采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以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例,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肢在上,患髖屈曲45°,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須用前外側顯露途徑時,使患者采取仰臥位,患臀墊高,將關節囊“T”型或“I”型切開,推開股骨頸基底部關節囊,探查股骨頭頸骨折處,在小轉子上1.0~1.5cm處截骨,測量股骨頭直徑,選擇大小合適的人工股骨頭安放在頸髖臼內,使用C型臂機監視位置滿意后,縫合傷口徹底止血,用1‰新潔爾滅液浸泡傷口5分鐘后用生理鹽水沖凈,用絲線間斷縫合關節囊。
1.2.3 數據采集方法: 通過查閱病例資料的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X線暴露時間之間的差異,通過電話、門診復查等跟蹤隨訪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2 結果
髖部骨折內固定組平均手術時間約為(92.1±3.2)min,平均術后引流量(109.3±11.7)ml,平均術中出血量(320.7±38.4)ml,平均X線暴露時間(8.5±3.2)min,術后出現并發癥15例,術后六個月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正常14例。人工髖關節置換組平均手術時間約為(88.6±28)min,平均術后引流量(112.5±10.9)ml,平均術中出血量(457.9±52.7)ml,平均X線暴露時間(3.4±2.7)min,術后出現并發癥3例,術后六個月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正常24例,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髖兩組在術中出血量、X線暴露時間、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方面對比差異明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明顯優于髖部骨折內固定。
3 討論
臨床上,將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股骨頸和粗隆間骨折統稱為老年髖部骨折,它是老年人常見的部位骨折之一,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其發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4%,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特別是患者在出現髖部骨折后,如果長期臥床則會出現褥瘡、腦血管病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嚴重者將會損害肝腎功能,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危機患者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髖部骨折內固定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弊端日漸突出,比如:導致患者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端不愈合、髖內翻畸形、螺釘切割股骨頭等并發癥,臥床時間長等,為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造成了不良影響。本文研究發現,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不僅具有減少手術出血量、縮短X線暴露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臥床時間、患肢功能能夠快速恢復等優點,而且不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端不愈合等不良現象,能夠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縱然,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髖部骨折內固定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由于受老年人骨結構本身的衰變、外科操作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隨著時間增加可能出現假體松動、假體脫位、雙下肢不等長、異位骨化以及大血管損傷等現象,其長期臨床效果仍需進一步探討。
總之,通過對比分析髖部骨折內固定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效果,臨床上采取何種治療措施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醫師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情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辯證施治,選擇最優手術方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參考文獻
[1] 李蘭英.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效果比較及圍術期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2,(02):119-120.
[2] 王志剛.42例內固定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