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選擇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58例,對其進行圍手術期的護理進行總結。結果:患者通過圍手術期的治療和護理均順利出院,隨訪術后患者,關節(jié)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結論:對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的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術后獲得良好的關節(jié)功能。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09-02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 但因其術后患者臥床時間長, 容易導致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fā)癥[1]。由于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術后護理難度大,因此, 實現醫(yī)療與護理的統(tǒng)一顯得尤為重要。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 對58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實施了有效的護理措施,并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科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58例,男20例, 女38例, 年齡62~88歲, 平均75.6歲。其中陳舊性股骨頸骨折13例, 股骨頸粗隆間骨折20例, 股骨頸骨折25例。
1.2 方法: 術前行相關知識宣教、適應性訓煉、心理護理。術后加強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及并發(fā)癥的觀察和預防。
2 結果
58例患者除2例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癥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隨診3個月~1年,效果滿意,髖關節(jié)功能良好。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調節(jié)非常重要。老年人體質較差,股骨頸骨折后臥床時間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心理負擔重,多表現為悲觀、恐懼、焦慮等。對此,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指導、鼓勵患者,同時要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關心并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的必要性,主要步驟及術中、術后注意事項,醫(yī)生的技術及以往手術成功的例子,講解麻醉效果,術中不會有明顯的疼痛。使患者消除焦慮及對手術的恐懼,對即將實施的手術充滿信心,以全身心最佳狀態(tài)進入手術階段。
3.1.2 術前準備:高齡患者多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支氣管肺部疾患、高脂血癥等,充分評估患者全身情況,配合醫(yī)生做好相關檢查,針對各科疾患,請專科會診,積極治療伴發(fā)病,使患者達到能耐受手術的預期狀態(tài);手術前行皮膚牽引2~3天,松解髖關節(jié),利于手術操作,對煙酒嗜好者勸其戒煙戒酒,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和有效排痰;同時學習提肛肌鍛煉,習慣床上大小便;術前常規(guī)備皮,勿傷皮膚;講解手術后體位的重要性,做好個人衛(wèi)生;配血;
3.1.3 飲食護理:股骨頭缺血壞死及陳舊性股骨頸骨 折的患者,大多長期臥床,脾胃功能弱,應 合理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及含鈣和膠 質的豐富食物,以增強體質。同時應多食新 鮮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對合并高血壓、冠心病者,應給予 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飲食, 要少食多餐,保證熱量供應,避免暴飲爆食 增加心臟負擔。 對合并慢性支氣管炎 應忌食生冷。 對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進行飲食管理,根據生理需要,確定飲食總熱量和營養(yǎng)成分,進餐定食定量 ,以控制血糖。
3.1.4 宣教:術前與患者進行交流, 向病人講述手術的必要性、術后取得的效果、有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預防處理措施,術后恢復過程中功能鍛煉的必要性,有利于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便于術后進行有效的康復鍛煉。
3.1.5 適應性訓煉:主要訓煉患者①床上抬臀及使用便器 ; ②患肢肌肉及關節(jié)活動; ③深呼吸訓練;④使用助步器 術后一般要使用雙腋杖, 先得保持立位平衡, 再邁步, 腋杖與健肢交替行走, 患肢不負重或部分負重。使用單拐時, 拐杖應握在健側,拐杖要靠手使勁。
4 術后護理
4.1 病情觀察: 術后接回病房,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行心電監(jiān)護,觀察生命體征; 吸氧,觀察血氧飽和度。6 小時內按硬膜外麻醉術后 護理常規(guī)進行,6小時后仍 需觀察生命體征,發(fā)現異 常及時匯報醫(yī)生,并協(xié)同處理。 2、體位:術后取平臥位,患肢成外展30度中立位, 患肢足部抬高20度角,以 利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患 肢制動,患側穿“丁字鞋”,兩大腿間放一軟枕頭,以 保持患肢有效外展30度中立 位,防止外旋、內收,避免 股骨頭脫出。注意觀察足背 動脈搏動及足肢血運、感覺 情況,如出現皮膚顏色改變 ,趾端溫度低,足背動脈搏 動微弱,感覺麻木時,應考 慮術中有神經血管損傷或牽 引不當引起,應及時處理。 3.預防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潔,有滲出時及時報告醫(yī)師更換,密切注意體溫變化,其傷口周圍腫脹伴有高熱,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遵醫(yī)囑合理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時間。
4.2 引流管的護理: 引流管通暢是降低人工股骨頭置 換術后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病人在 搬動過程中,要有專人看護,以防脫 落。每隔2小時要觀察1次,防止引流 管折壓阻塞,一旦阻塞,及時用50ml 針筒抽吸。不主張用生理鹽水沖洗, 以免增加逆行感染率。同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等,發(fā)現問題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引流管保持48——72小時拔除。引流管需24小時引流量低于60ml。
4.3 功能鍛煉: 是老年人骨折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術后第一天患者可主動活動雙上肢,擴胸,深呼吸等。患肢被動鍛煉,如腿部肌肉按摩,膝踝關節(jié)被動活動等。術后2-3天,協(xié)助指導患肢進行股四頭肌等長和等張舒縮鍛煉,加強膝踝關節(jié)活動,每日4次,每次15分鐘。鍛煉過程中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術后一周,鼓勵病人在床上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如洗臉、梳頭、刷牙、進食,加強患肢、臀部肌群鍛煉。預防血栓 性靜脈炎,防止肌肉萎縮;兩周后可自 主活動髕關節(jié),但在抬臀時,應將整個髖關節(jié)托起,不可牽拉抬高患肢, 以免人工股骨頭脫出。4周后可持拐下 床.不負重活動。病人出院后半年內扶 拐行走,不要用力下蹲或蹲得過低, 避免髖關節(jié)過度活動,預防人工股骨頭脫出,定時復查。
5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預防
5.1 感染 :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部位深,暴露面積大,組織損傷也大,術后創(chuàng)傷反應增加,感染機會增多,其感染率文獻報道為0.5%~1%[1]。
預防措施:①嚴格骨科3天備皮法,絕對無皮膚劃痕。②術前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③患側臀部不作肌肉注射。④控制潛在感染,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正常后方可手術。⑤積極治療體內原發(fā)感染,待感染完全控制后方可手術。⑥術前作好房間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⑦術后創(chuàng)腔內持續(xù)負壓引流管要妥善固定,慎防滑脫,保持引流通暢,及時排出創(chuàng)腔內的滲血、滲液,以防內源性感染及逆行感染。
5.2 髖關節(jié)脫位: 髖關節(jié)脫位好發(fā)于置換術早期,其發(fā)生率文獻報道為0.2%~6.2%[2],術后3個月以后的晚發(fā)性脫位較少見。
預防措施:熟知脫位的易發(fā)因素,并采取積極的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是防止髖關節(jié)脫位的關鍵。①術前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況,指導患者合理進行功能鍛煉,防止肌肉委縮,保證手術后足夠的肌肉張力,降低脫位的發(fā)生率。②術后正確搬運:患者術后回病房最好3~4人搬運,分別托起患者的頭、頸、軀干、下肢同時用力將患者平放于床上,搬運時注意患髖的保護以防假體滑脫。③患肢制動:術后患者取仰臥位,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或外展內旋位(外展30o內旋 15°),不要過早進行直立活動,禁止健側臥位,對術后關節(jié)不穩(wěn)定者,適當延長制動時間。④及時應用鎮(zhèn)痛藥物,以防疼痛肌痙攣致關節(jié)脫位。⑤術后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⑥預防傷口感染也是防止脫位造成手術失敗的重要措施。
5.3 人工股骨頭假體柄斷裂: 預防措施:指導患者術后注意保護置換假體,在日常活動中選擇適度運動,避免奔跑、跳躍、暴力和外傷。
5.4 疼痛與假體松動: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發(fā)生患髖疼痛率較高,文獻報道為32.4%~46%[1]。
預防措施:早期預防措施:①對陳舊性患者應重視骨折后至術前這一時期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確保術前肌力強度。②無論新鮮或陳舊骨折術后均要早期合理功能鍛煉。③指導患者早期術后離床活動,待關節(jié)囊及周圍軟組織愈合,髖關節(jié)已相對穩(wěn)定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動,時間以3周為宜。④指導患者術后不宜過早負重,一般術后4~6周待復查X線片后遵醫(yī)囑棄拐行走。 遠期預防措施:遠期疼痛預防應重視指導患者出院后合理使用和加強置換關節(jié)的保護。根據我們的護理體會提出三點保護措施:①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持扛重物。②避免劇烈運動和患肢單腿直立。③盡可能不做下蹲運動和盤腿運動。
5.5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其發(fā)生率文獻報道差異較大,一般在0.4%~48.4%之間[1,2,3], 預防措施:①足踝的主動、被動環(huán)轉運動: 20次/分鐘,2分鐘/次,1次/2~4小時。主動環(huán)轉適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或術后疼痛較輕,患者體力較好時;被動環(huán)轉適用于麻醉作用消失前,患者疼痛能忍,體力較差時,由護士或他人操作。②加強小腿肌肉靜態(tài)收縮。③腓腸肌電刺激療法。④按醫(yī)囑應用抗凝藥物。
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腦血管等其它疾病,手術的風險性大,并發(fā)癥多,護理難度大,因此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后的綜合治療措施,積極預防并發(fā)癥,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是確保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順利通過圍手術期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毛賓堯.人工髖關節(jié)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8~290.
[2] 用文明,徐根賢.手術并發(fā)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324~332.
[3] 孫艷艷,田艷艷,孫運粉.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3,9(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