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凈 馮選榕 童彬 曹顯永
摘要:黃曲霉毒素可引起產蛋雞機體嚴重的免疫抑制,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同時合成抗體的能力也會下降,干擾了疫苗誘導機體所產生的免疫力。對產蛋雞霉菌毒素中毒的診療情況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產蛋雞;黃曲霉毒素中毒;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15-01
1 發病情況
2013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的4個飼養戶反映他們所養產蛋雞近期出現產蛋率逐漸下降的的趨勢,據養殖戶描述他們所養的4批產蛋雞日齡在190~310日齡,都是近期出現產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在20%~30%,采食量稍微有些下降,有雞只的零星死亡,大多數死雞肝臟破裂,并有血凝塊;卵黃性腹膜炎。期間有些養殖戶用了抗生素和清瘟敗毒散、扶正解毒散,但效果不佳。
2 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在肝臟,肝臟稍微腫脹、顏色偏黃、質地變脆、脂肪變性、肝組織淤血,肝胞質內脂滴周圍大量膽汁酸鹽沉積;死雞脾臟、腎臟稍微腫大;腸粘膜脫落,卵巢內卵子嚴重退化、萎縮,壞死;卵黃性腹膜炎。
3 實驗室診斷
細菌分離:無菌操作打開腹腔剪取肝臟組織涂布TSA平皿和麥康凱瓊脂,進行細菌分離培養。37℃溫箱培養18~24h后,TSA平皿上和麥康凱瓊脂上均未見任何菌落生長,表明沒有細菌感染。
分子生物學診斷:提取組織總RNA,反轉錄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分別用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雞腦脊髓炎引物對樣品進行PCR擴增。結果均未擴增出目的片段,表明送檢樣品沒有上述病毒的感染。
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的測定:取該批成品飼料送檢,結果黃曲霉毒素B1含量為30μg/kg ,超出國家標準。
4 體會
黃曲霉毒素主要有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產生,所產毒素種類主要有黃曲霉毒素B1、B2、B2α、B3、D1、G1、G2、G2α、M1、M2、P1、Q1、R0等18種,其中B1、B2、G1、G2是四種最基本的黃曲霉毒素,也是對畜禽養殖業危害比較嚴重的毒素。凡是污染了能產黃曲霉毒素的真菌的糧食,飼料原料等都有可能污染有霉菌毒素。
據國內外調查,玉米、黃豆、花生、棉籽等作物以及其副產品最易感染黃曲霉菌,黃曲霉毒素含量較高。霉菌的感染可能在這些農作物收獲之前,也可能在收獲之后的貯藏過程中。在每年的11~12月份,產蛋雞發生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病例就會增多,可能跟新玉米的上市有關,新上市的玉米水分有可能偏大,易滋生霉菌,產生霉菌毒素。如果在玉米成熟之前的主產區的天氣以陰雨天居多的話,玉米很有可能在這時候已經感染霉菌。
因此,我們要對產蛋雞的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對飼料原料進行嚴格的控制,不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原料,在新玉米上市時期定期在飼料里加脫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