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霄 魏占杰 袁振興
摘 要: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創造性的核心能力,沒有批判性思維就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創新。分析加強批判性思維教育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批判性思維教育以提高創新性能力。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創新;途徑;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62-02
按照思維的功能劃分,可分為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兩類。批判性思維更加側重于對認知對象的實際情況,辨明是非。而創造性思維更加偏重于構建新理論,形成新思想。兩者雖然顯著不同,但兩者又相互作用。創新往往依賴于對已有成果的批判,批判是創造的前提,創造又是批判的內在要求。因此,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創造力,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按照恩尼斯的觀點,批判性思維是指“為決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這就要求,學生在接受知識時需要對知識的實質、價值、真實性、準確性等進行判斷,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分析、評估和推理的技能做出抽象思維,高效的篩選、吸收、整理并長期儲存信息,使學生從一個簡單的知識接收器變為信息的加工廠,從而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生產出知識產品以及進一步的創新產品。
二、批判性思維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認知能力的提高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系、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創新是以知識為基礎的,而知識的獲取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在學習時,如果具備批判性思維,就會明晰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因果關系,就不會對知識只是一味地接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知識為我所用,不盲從權威和輕易接受他人觀點。通過批判地學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將掌握的知識、信息及理論等融會貫通,并轉化為能力。
(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后現代教育學認為,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條知識不能質疑,也沒有任何一條知識能夠作為日后知識增長的不可動搖的基礎。知識的增長并不是新知疊舊知的發展過程,而是對原有知識不斷修正的揚棄的過程。對原有知識的掌握不是創新,創新是對原有知識的批判和反駁,并進而提出新的假設,否則就只能是人云亦云的盲從。
只有批判地考察自己和他人的思維,才可能形成新觀點、新思想,我們的思維才可能形成創新性。創新思維過程是由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創新思維能力包括了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目的是尋求可靠的知識和真理,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一種反思性能力,強調打破思維定式,挑戰權威,不墨守陳規,大膽質疑前人的科學假說,進行主動、持續和細致的理性探究,這些都有助于創造性地提出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性思維能力。
(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其實踐能力的提高
對原有知識的審查、分析和評價有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形成創新思想或觀點。思想指導行動,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才會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從而指導行動。實踐中的創新成功與否有賴于創新思想或觀念的合理性及與現實的契合性。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還應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和提高,在實踐中鍛煉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也是提高其實踐能力的過程。
三、通過批判性思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途徑
(一)通過元認知訓練,指導學生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根據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萊維爾的觀點,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是在認知活動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并自覺地進行監察、控制和調節。其實質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思索,是學生對認知活動過程的自我反省和調控,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智力、思維的發展。
元認知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元認知的訓練,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自己思維的過程和產品,養成檢查自己思維過程與成果的慣例。應明確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么,過程中哪些問題需要并值得解決。有了這個過程,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超越”,學生在充足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他如何“揚棄”地對待已有知識,他的思維方式,其洞察、創新能力等等決定著它的創造力的發揮。只有批判的“破”,才有創造性的“立”。
(二)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案例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方式下,教師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使得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壓抑,學生只是被動地服從。因此,我們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大膽的懷疑和批判,這要求教師消除權威意識,放下絕對的尊嚴,同學生共同打破常規,探討問題。從單純地傳授知識變為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師生在平等的場景下交流。同時,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都參與其中,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不同的觀點和方案都可以在課堂上碰撞,通過案例教學,我們關注的是批判性思維過程,而不是事實。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獨立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形成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通過社會實踐將批判性思維轉化為創新能力
在批判的基礎上學習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改變世界,世界才能進步。思維方式只有運用于社會實踐才是其真正意義所在。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只有根植于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將理論得以升華。學生將批判性思維應用于實踐,提高其批判現實的能力,進而提高了認識世界的能力和培養發現問題以及創新思想的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來自于解決實踐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指導實踐。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將批判性思維轉化為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云峰,金順堯.倫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及其相互關系[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8,(5).
[2] 黃朝陽.加強批判性思維教育 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5).
[3] Rober H.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 [J].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4] 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高教探索,2002,(2).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