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嵐科 王占伶 張曉青
摘 要:能力結構與要素已成為當代許多國家認可的現代職業教育觀念,能力矩陣的建構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形成,成為高職英語課程中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谀芰仃嚨男袆訉蚪虒W需要學生通識教育意識較強,學習后學生的態度與品格、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能力矩陣?行動導向教學法?通識教育
課 題:本文受北京市職業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師培訓基地2013年國內培養計劃資助。
為順應高職教學改革發展趨勢,教師應按照市教委高職教學改革的思路和要求,結合學習德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主線,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思想,研究英語學科基礎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結合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和規范要求重新梳理,構建基于能力矩陣的行動導向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技能水平和自學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強操作技能和較強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能力結構與要素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認可的現代職業教育觀念,成為了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谀芰仃嚨男袆訉蚪虒W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構建學習情境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導向,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獲取語言知識,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并能夠通過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反思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基于工作過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任務為載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是個策劃者、引導者和咨詢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團結協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教學策劃階段
通過對學生工作崗位的調研以及了解工作流程、內容和要求來確定學習領域,學習領域即課程。然后確定出能力矩陣,類似教學目標。接著,教師準備學習情境,對于學習情境要進行教學處理。因為有的學習情境不一定適合教學,需要教師花費巨大的精力來準備、設計出每次教學情境的任務內容。
我們提倡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自由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成為“人”。學習本身就是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本質就是人自身個體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是通過教師教和學生學來實現的。而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長期以來都是“重教輕學”, 我們強調教學教法的改革,對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科學和學習自主性關注和重視不夠。而且改革一直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關注面上的改革相對多,關注具體細節的改革少;關注教師的改革多,關注學生情況的改革少;關注教學內容的改革多,關注教學方法的相對少。這樣在高職英語的課堂上往往就出現了教師都很關注教了什么,教學任務完成了多少,而忽視了學生學到了多少。由此而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幾乎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差,學習方法不當等問題。
在教學策劃階段強調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做中學,掌握學習方法,自己動手動腦,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以求得到更好的潛力開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們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我們的英語課堂也得做到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技能,如何動嘴動腦,如何做事做人,如何更好地學會團隊協作。我們努力推進教學改革目的就是以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通過有效的培養方法、學習途徑、教學手段幫助或者是督促學生學會學習。
二、幫助學生營造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參與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多使用講授法作為教學方法,使用課件向學習者傳授知識;學習者則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高職的學生由于基礎普遍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課堂成為一言堂,教學效果甚微。
基于能力矩陣的行動導向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發生的,教師通過創建與工作崗位相關的教學情境,借助其生動有效的特點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自主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將自己被激發的積極情感貫穿到學習過程中,把學習視為是自己未來工作崗位上的需要,是自己上崗前的練兵,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只有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才能為教學活動的繼續展開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礎。由此我們知道,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合理激發學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盡可能地創設與學生工作崗位一致的學習情境,并且使學生每次課、每個教學情境后,都能根據能力矩陣來確定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應該向什么方向努力,不斷反思并修正自我。能力矩陣將清晰展現學習者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哪些方面,每個方面能夠達到什么程度。而且基于能力矩陣的行動導向教學可以應用在英語不同內容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上,如語音、詞匯、閱讀、聽說、翻譯等等方面,不同的內容設計成不同的任務或者營造不同的學習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可以通過語言描述、PPT展示、生活情境展示、視頻展示等方式呈現教學情境。學生可以根據教學情境,利用手機、電腦、網絡資源在運用學過的知識展開聯想,與同學研究、探討,并說出感受,激發出學生已有知識的相關點,將舊有知識和新學到的知識融合,通過互相配合的方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為了實現能力矩陣內包括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教學目標,需要通過學生完成一個個的教學任務來達到。因此教師在課前設置選擇教學任務時都要深思熟慮,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每個教學情境下共有多少個教學任務,然后在布置教學任務時對教學任務情境做客觀描述,對于教學任務的分析和解決要根據每個團隊的實際逐一進行輔導,否則學生將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明確的任務指令,適當的輔導,合理的督促,冷靜的分析輔助是一個教學任務完成的必備條件。
教師要通過選擇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全力輔助學生,尤其在學生的情感教育方面。通識教育方面需要更花更大力氣,這對教師組織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經過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然后通過反思、評價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學生自主學習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一般課堂分為4~5人一組,可以磨合一段時間后再次重新組合。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過程中,大家一起討論,分配任務,各有側重,反思不足,共同參與。這樣既能提升小組成員個體的學習質量,也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樣特別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可以為其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每個教學情境下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是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學習者通過課堂討論,布置各自負責的內容,討論如何完成、如何協調,設計共同展現時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各自完成所負責具體任務內容的同時,還能夠互相學習,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變為學習者的舞臺。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溫故而知新的喜悅,感知到新知識構建中的艱辛和成就感。這樣既能讓學生逐漸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又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的不同,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完成能力矩陣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當學生完成一個合作任務后,要看他們組達到了能力矩陣的哪個級別,具體每位學生達到了能力矩陣的哪個級別。不要求學生都達到能力矩陣最高的級別,每個能力要求都要分為多級多類,最初學習者完成到哪一類的哪個級別都可以,但是通過基于能力矩陣的行動導向教學的不斷深入和展開,要求學生在跟他自己之前一階段所達到的級別相比時,達到的級別要有所提高。分層分級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取決于他們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和與他們之前相比提高情況。每個教學情境完成后,學生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方面分別達到什么等級。通過學生的合作與互動,分配任務,展示探討,學生之間的互動加深,學到了很多知識,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果。
基于能力矩陣的行動導向教學需要學生通識教育意識較強,它需要學習者有一定的態度與品格、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鍛煉學生以上能力以及學生間的交往互動,可以實現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形成,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投入和學習方法的運用,使高職英語教育的課堂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舞臺。
三、對照能力矩陣進行交流反思,歸納總結
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既是學生自我提高歷練的過程,也是教師進行指導和引導的重要環節,還是其他團隊進行學習的絕佳過程。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集體學習時,教師的職責是做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傾聽。當展示結束后,可以小組先反思自己準備的不足,然后請同學提出問題,教師進行點評,把沒有學習到的或者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識和學生們分享。
四、評價與反饋
根據能力矩陣表,學生對自己和本小組可以達到哪個級別做個分析和反思,教師也要對每個小組和每個學習者在教學任務完成的表現給予反饋,及時的反饋是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催化劑。這樣一是可以直接點出錯誤,指出問題所在;二是它具有強化學生和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學生在對自己的表現作出評價,比如學習態度與品格、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教師對學生做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重在對學生的激勵和指導,同時也是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的過程。讓學生清楚意識到在這個階段他的表現如何,在多層次、多級別的能力矩陣表中他做到了哪些。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完成學習目標,就應要求學生課后完成個性化任務。
通過這整個過程,學生可以在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如何做人、做事,體會到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精益求精的成就感。成功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推動學生繼續飽含精力完成學習任務,也能激發學生課外繼續學習的興趣。
在期末進行終結性評價時,具體形式可以由教師自己決定。比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本學期學習情境中的學習、完成任務的情況,達到能力矩陣表的級別情況,對自己的綜合情況用PPT進行匯報,也可以加入一項需要學生獨立組織和調研的任務,讓學生進行答辯。教學的評價事實上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為教師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可以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與課堂教學相互呼應和補充的課外活動中,我們還可以開展選修課程,這樣相當于是基于能力矩陣行動導向英語教學的第二課堂學習體系。英語是交流工具,應學以致用。可以由學生自己準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任務,并完成與其他學習者的學習,之后可以繼續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反饋。學生可以通過戲劇表演、演講、PPT展示自己喜歡的西方詩句、人物,拓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第二課堂體系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多方位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英語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鍛煉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國棟.我國大學教育現狀與教學方法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3(23).
[2]張鑑民.高職創業教育的內在邏輯、體系構建和深化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3(19).
[3]楊永年.職業院校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體系建設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2).
[4]吳麥仙.杜威的教育思想對現代高職英語教學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13(35).
(作者單位:蘇嵐科、王占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密云分校;張曉青,北京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