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要: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是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設計的一種能克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順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文章通過對PBL理論的研究,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PBL模式;化學教學;問題情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18-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06
PBL模式是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縮寫,它是一種集中體現(xiàn)“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本文嘗試將PBL理論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一、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PBL模式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一般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假設,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檢驗假設、總結歸納,提出新問題[2]。可以用圖1來簡要表述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一般步驟。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就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探索、尋找解決方法的欲望。在PBL模式實施的開端,教師要明確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創(chuàng)設非常接近現(xiàn)實或真實情境,問題情境作為PBL學習的組織中心要符合以下要求:(1)情境能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能夠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2)情境與將要學習的內容主題緊密相關;(3)問題情境所涉及的問題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且學生針對問題情境,可進一步提出更多明確的問題。
存在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習者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其能力能有效地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2. 分析問題,形成假設
指導學生對所提出或呈現(xiàn)的問題情境仔細思考,進行分析,分組進行討論,弄清楚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已經知道些什么,還需要去學習些什么以及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本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和該問題相關的知識,在分析問題情境的基礎上,確定問題的實質所在,知道要解決該問題所需要收集的資料及了解的信息。
3. 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
PBL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對所需要的信息與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書籍、借助網(wǎng)絡通訊工具、咨詢他人等,收集信息。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相關的資源或指導性資料,幫助學生自行尋找、收集所需信息。當小組成員認為自己收集到了足以回答或解決問題的信息時,就開始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交換意見、思考解決方法,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4. 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
PBL模式有利于營造教學民主、和諧包容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組織學生按照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感到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學習策略的指導,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教育時機。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記錄下來。
5. 檢驗假設,總結歸納
組織學生以適當?shù)男问剑愂鲂〗M對解決問題的建議、假設、推斷或其他合適的解決辦法。同時,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可以通過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假設、觀點等。在總結的過程中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意義建構,建立新的知識網(wǎng)絡。
6. 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檢驗了假說,得出了結論,并不意味著學習過程終止,結論不是PBL模式學習的完結,我們應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運用結論去聯(lián)系實際或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從而把問題探究教學推向高潮或更高的臺階。PBL就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
二、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分析
為了有效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PBL模式,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問題的發(fā)現(xiàn)到問題的解決這一過程中,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要重視從學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在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這意味著互動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要有效地實行化學PBL教學,要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并且及時反思,使二者相輔相成[4]。
參考文獻
[1] [美]Linda Torp、Sara Sage著.劉孝群,李小平譯.基于問題的學習——讓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Ⅱ,63-64
[2] 鄭國棟.PBL模式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14-15
[3] 徐賓.淺論新課程下的化學教學原則[J].當代教育論壇,2006,(11):119-120
[4] 肖麗華.談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化學教育,2008,(1):23-25endprint
摘要: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是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設計的一種能克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順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文章通過對PBL理論的研究,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PBL模式;化學教學;問題情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18-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06
PBL模式是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縮寫,它是一種集中體現(xiàn)“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本文嘗試將PBL理論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一、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PBL模式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一般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假設,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檢驗假設、總結歸納,提出新問題[2]。可以用圖1來簡要表述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一般步驟。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就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探索、尋找解決方法的欲望。在PBL模式實施的開端,教師要明確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創(chuàng)設非常接近現(xiàn)實或真實情境,問題情境作為PBL學習的組織中心要符合以下要求:(1)情境能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能夠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2)情境與將要學習的內容主題緊密相關;(3)問題情境所涉及的問題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且學生針對問題情境,可進一步提出更多明確的問題。
存在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習者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其能力能有效地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2. 分析問題,形成假設
指導學生對所提出或呈現(xiàn)的問題情境仔細思考,進行分析,分組進行討論,弄清楚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已經知道些什么,還需要去學習些什么以及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本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和該問題相關的知識,在分析問題情境的基礎上,確定問題的實質所在,知道要解決該問題所需要收集的資料及了解的信息。
3. 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
PBL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對所需要的信息與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書籍、借助網(wǎng)絡通訊工具、咨詢他人等,收集信息。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相關的資源或指導性資料,幫助學生自行尋找、收集所需信息。當小組成員認為自己收集到了足以回答或解決問題的信息時,就開始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交換意見、思考解決方法,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4. 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
PBL模式有利于營造教學民主、和諧包容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組織學生按照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感到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學習策略的指導,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教育時機。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記錄下來。
5. 檢驗假設,總結歸納
組織學生以適當?shù)男问剑愂鲂〗M對解決問題的建議、假設、推斷或其他合適的解決辦法。同時,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可以通過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假設、觀點等。在總結的過程中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意義建構,建立新的知識網(wǎng)絡。
6. 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檢驗了假說,得出了結論,并不意味著學習過程終止,結論不是PBL模式學習的完結,我們應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運用結論去聯(lián)系實際或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從而把問題探究教學推向高潮或更高的臺階。PBL就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
二、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分析
為了有效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PBL模式,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問題的發(fā)現(xiàn)到問題的解決這一過程中,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要重視從學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在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這意味著互動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要有效地實行化學PBL教學,要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并且及時反思,使二者相輔相成[4]。
參考文獻
[1] [美]Linda Torp、Sara Sage著.劉孝群,李小平譯.基于問題的學習——讓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Ⅱ,63-64
[2] 鄭國棟.PBL模式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14-15
[3] 徐賓.淺論新課程下的化學教學原則[J].當代教育論壇,2006,(11):119-120
[4] 肖麗華.談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化學教育,2008,(1):23-25endprint
摘要: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是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設計的一種能克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順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文章通過對PBL理論的研究,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PBL模式;化學教學;問題情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18-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06
PBL模式是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縮寫,它是一種集中體現(xiàn)“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本文嘗試將PBL理論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探索一種適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模式。
一、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PBL模式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一般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假設,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檢驗假設、總結歸納,提出新問題[2]。可以用圖1來簡要表述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一般步驟。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就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探索、尋找解決方法的欲望。在PBL模式實施的開端,教師要明確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創(chuàng)設非常接近現(xiàn)實或真實情境,問題情境作為PBL學習的組織中心要符合以下要求:(1)情境能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能夠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2)情境與將要學習的內容主題緊密相關;(3)問題情境所涉及的問題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且學生針對問題情境,可進一步提出更多明確的問題。
存在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習者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其能力能有效地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2. 分析問題,形成假設
指導學生對所提出或呈現(xiàn)的問題情境仔細思考,進行分析,分組進行討論,弄清楚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已經知道些什么,還需要去學習些什么以及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本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和該問題相關的知識,在分析問題情境的基礎上,確定問題的實質所在,知道要解決該問題所需要收集的資料及了解的信息。
3. 收集資料,形成解決方案
PBL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對所需要的信息與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書籍、借助網(wǎng)絡通訊工具、咨詢他人等,收集信息。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相關的資源或指導性資料,幫助學生自行尋找、收集所需信息。當小組成員認為自己收集到了足以回答或解決問題的信息時,就開始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交換意見、思考解決方法,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4. 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
PBL模式有利于營造教學民主、和諧包容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組織學生按照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感到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學習策略的指導,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教育時機。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記錄下來。
5. 檢驗假設,總結歸納
組織學生以適當?shù)男问剑愂鲂〗M對解決問題的建議、假設、推斷或其他合適的解決辦法。同時,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可以通過小組成果展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假設、觀點等。在總結的過程中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意義建構,建立新的知識網(wǎng)絡。
6. 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檢驗了假說,得出了結論,并不意味著學習過程終止,結論不是PBL模式學習的完結,我們應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運用結論去聯(lián)系實際或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從而把問題探究教學推向高潮或更高的臺階。PBL就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
二、PBL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分析
為了有效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PBL模式,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問題的發(fā)現(xiàn)到問題的解決這一過程中,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要重視從學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在化學教學中運用PBL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這意味著互動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要有效地實行化學PBL教學,要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并且及時反思,使二者相輔相成[4]。
參考文獻
[1] [美]Linda Torp、Sara Sage著.劉孝群,李小平譯.基于問題的學習——讓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Ⅱ,63-64
[2] 鄭國棟.PBL模式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14-15
[3] 徐賓.淺論新課程下的化學教學原則[J].當代教育論壇,2006,(11):119-120
[4] 肖麗華.談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化學教育,2008,(1):2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