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養(yǎng)
摘 要:中唐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指出,老師的主要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比一般任課老師更密切,影響更大,對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從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是出于滿足學生個體差異性成長的需要,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促成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必由之路,引出班主任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這一命題的重要性。進而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以平等的師友關系相待是前提,以生為本、服務學生是指引,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是升華,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是根本等幾個方面的策略,以期為班主任促成學生個性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班主任 學生個性發(fā)展 重要性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206-02
個性的發(fā)展對于激發(fā)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導師,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意識到并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通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促成學生個性發(fā)展,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疇之一。
1 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
1.1 滿足個體差異性成長的必然要求
中華文化“至圣先師”孔子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提出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如《論語·雍也》篇:“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究其要義,無外乎是有針對性地對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實施因人而異的教學。雖時隔千載,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一教學思想對當下班主任工作仍是有啟發(fā)的。從哲學層面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自身特點,需要因人制宜地加以引導。一方面,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思想性格乃至行為舉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班主任要承認并尊重這些差異。另一方面,班主任須根據(jù)差異的不同,秉承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充分認識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不同方案的教學。如若不然,換之以千篇一律的理念管理學生,對于適應這一管理方式的學生可能有如魚得水的感受,而對另一些很可能會壓制發(fā)展,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班主任要培養(yǎng)“知人之明”的素養(yǎng),對不同的學生以不同而合適的方式加以引導,較好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性成長的需要。
1.2 我國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
我國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提高民眾素養(yǎng),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素質教育不是一句空話,它講究人的全面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達成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在一次答記者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人的個性差別巨大,加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素質教育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方針指向,實際包括關注學生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文化素質等各個方面。課本知識學習是學生在校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班主任不能把它當作唯一要務,而忽視諸如品德的培養(yǎng)、人際交往、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熏陶等。如若不然,很容易把學生帶入分數(shù)至上的極端,片面甚至錯誤地將考試作為首要評判標準。曾轟動一時的云南大學“馬加爵案”、清華大學劉海洋“濃硫酸潑熊貓事件”、上海復旦大學“室友投毒事件”等等,雖不能一下就認定涉事人員人品如何惡劣,但都集中反映出我國教育在引導學生品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意識構建方面存在無可辯駁的缺失。因此,班主任要放遠眼光,以素質教育為指引,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
1.3 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新世紀最鮮明的特點是與時俱進,只有讓學生按照個性的軌道充分自由成長,才能活躍其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近些年,許多教育界專家都在呼吁教育體制的改革,試圖救學生于“高分低能”之死谷,這無疑是有現(xiàn)實針對意義的。眾所周知,創(chuàng)新源于一種標新立異的思維方式,每一位同學都有著自身的思考與行事的方式。班主任進行引導時,對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要把好關,至于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則應該放開和鼓勵學生勇敢去嘗試探索。河南省高中生付坤在15歲那年就發(fā)明了漢子數(shù)碼輸入法,一舉成為我國年齡最小的漢字輸入法的發(fā)明者;而后,付坤在一次化學奧賽競賽后提出了“反元素周期”研究的構想,引起了大學教授的關注。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高中生竟然有余力去搞發(fā)明,難道不會影響他的學習嗎?原來,曾任付坤班班主任的馬老師是一位開明的師者,他積極鼓勵學生開創(chuàng)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學生在他的指引下,不但思維開闊了,功課也學扎實了。因此,我們班主任要意識到“死讀書”的方法難以長久,讓學生獲得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必須從課本中走出來,觀察生活、勤于動手。這樣,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獲取者、探索者,創(chuàng)新意識在無形中就付諸實踐了。
2 班主任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策略
2.1 以平等的師友關系相待是前提
平等是培養(yǎng)師生和諧美好關系最重要的前提。平等相待,學生才能在相對溫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這不意味著打破學生尊重老師的格局,而是讓學生接受老師,打心眼里尊重老師,改變流于表面和諧的普遍境況。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尤為緊密重要,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與他們在同一個平臺而非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他們能感覺受到尊重,必會回敬給老師以更高的尊敬之情。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身兼三十多個社會職務,但是他擔任班主任依然尤為出色。一些教師就此向他請教,他的回答中著重提出兩個大點,即“民主”和“科學”。所謂“民主”,包括師生的平等、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班級事務等。顯然,魏老師也是將平等對待學生作為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的。據(jù)相關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希望老師把他們當作朋友看待。建立在亦師亦友關系上的學習氛圍會更加融洽,班主任工作能更順利進行。只有當學生愿意主動接近老師,向老師敞開心扉時,班主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個性,揚長避短,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否則,連年來學生弒師事件(班主任居多)將難以遏制。endprint
2.2 以生為本、服務學生是指引
有人說:“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成功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的確如此,班主任要秉承學生是教育的根本之理念,用心為學生著想、服務。相比教師而言,學生是弱勢群體,班主任作為引導者,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同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對于家境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幫助其走出困境,找到適合個性發(fā)展的道路。在學生工作中,班主任要多換位思考,站在學生角度去揣摩學生所作所為,如果出發(fā)點是好的,但行為方式不當,應指出學生可取之處,同時讓他反思不足的地方。如果學生從源頭上就是不妥的,班主任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須正色指出其錯誤,并督促改正。當然,所有這些作為,都應該秉承相信學生能夠成長的理念,以生為本、用心去服務學生,而不是發(fā)泄私憤或者使用不當?shù)姆椒ㄒ灾箩劤蓯汗?/p>
2.3 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是升華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學生的影響尤為深遠。因此,在追求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用良好的品德、淵博的知識帶領學生通往德才兼?zhèn)涞暮Q箦塾巍T谖覈瑢iT培養(yǎng)教師的高等學校一般稱為“師范”學校,身正為師、學高為范,這是“師范”的內涵所在,也是對包括班主任在內的教師的要求。身正也即作風正派,行為磊落。目前,老師猥褻學生的案件不在少數(shù),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使得人們對教師這一本來神圣的職業(yè)產生了質疑。班主任要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路途中施加正面的影響,就必須端正自身品德,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如果作為一名班主任,品德尚且難以服人,要其對學生造成多大的積極導向是值得懷疑的。此外,雖為教師,其實也是亦教亦學的過程。所謂“學海無涯”,班主任要不斷加強自身知識積累與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正確解決或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學習掌握新的知識與方法。道德與學識兼?zhèn)涞陌嘀魅尾攀菍W生真正喜愛的。
2.4 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是根本
如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理念無可辯駁的標準。只有讓學生接受實踐的考驗,才能檢驗班主任在尊重乃至促成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工作是否取得預期成效,進而修正下一步工作,以期更好為學生個性的成長服務。傳統(tǒng)教學注重知識的教授,缺少學生自我探索、聯(lián)系實際檢驗之的價值導向。這需要班主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到學生手中,明確老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懂得做人的方法。比如,談到諸如“孝順、友愛”之類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時,不妨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團結同學、孝順父母。同學生病了,送他去看醫(yī)生,提好開水督促同學按時吃藥;父母勞累了,讓學生給父母泡杯溫熱的茶、按按摩,聊解工作的壓力。這樣,學生在切身的生活實際中更能感受知識與生活本是一體的道理。
總之,班主任應該意識到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對于學生成長成才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在工作中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握學生成長的階段性特點,施加正確的影響。當然,這需要班主任老師有足夠的胸懷與學生平等相待,有奉獻的精神為學生的成長傾注心血,有良好的道德素質為學生開啟正派之路,有廣博的知識為學生排憂解難,同時,還要有長遠的眼光、實踐的理念指引學生學活學通。然而,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勇于改進,以謙虛向上的姿態(tài),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才能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促成學生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趙傳珍,吳瑜萍.論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內在邏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9):41-42.
[2] 薄偉英.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開啟“心”能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6):47-48,50.
[3] 楊杰.班主任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3(20):1.
[4] 王中雨.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3(14):148.
[5] 吳丹.淺談班主任工作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3(5):29-30.
[6] 劉波.基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新探索——以區(qū)域高校宜賓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9):60-62.
[7] 江霞.巧用交流溝通藝術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談班主任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J].新課程(下),2013(4):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