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 鄭楊新 張虹
[摘要] 目的 探析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應用解剖鋼板及LISS鋼板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入選我院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患者66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33例,治療組實施LISS鋼板療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解剖鋼板內固定療法,比較兩組的手術參數、臨床效果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治療組的手術參數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與解剖鋼板相比,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具有創傷小、骨折愈合快、負重早及并發癥少的優點,但兩者的療效相當。
[關鍵詞] 臨床治療;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解剖鋼板;LISS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5-162-03
脛骨近端骨折多與高能量損傷密切相關[1]。脛骨骨折按AO/OTA分類法,其中復雜性骨折指A3、A2、C3、C2型脛骨骨折[2]。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由于軟組織損傷嚴重、干骺端及關節內的骨質粉碎,增加了手術難度,并發情況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質量。有研究認為,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應用LISS法進行治療,康復迅速,臨床效果確切[3]。探析該病的最佳治療方案十分關鍵,故我院對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進行LISS療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66例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患者,男39例,女27例,年齡17~51歲,平均(42.9±3.5)歲。入選標準:均具有骨折手術指征,為單一閉合性骨折;AO/OTA分類為A3、A2、C3、C2型;應用自體髂骨移植;骨折前患側膝關節無任何功能障礙,可正?;顒?。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陳舊性骨折;多發性開放骨折;合并心、腦、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患者。將納入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因素、AO/OTA分類、骨折嚴重程度等基線特征大體一致(P>0.05),見表1。
1.2 方法
治療組實施LISS鋼板內固定療法,仰臥位,硬膜外麻醉,沿膝關節平面踝骨中線斜向下脛骨結節弧形切開,將皮膚及皮下組織依次切開,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完成關節內骨折復位,予以臨時固定。
間接復位多端骨折及干骺端骨折,應用手法及牽引床進行骨折復位,C型臂X線機透視下監測復位情況,適度調節,復位骨折后,切口置入適宜的LISS鋼板,應用體位LISS鋼板專用定位器固定螺絲釘,放置引流條。術后予以患肢抬高、抗感染、吸氧、制動及關節早期活動鍛煉。對照組予以常規解剖鋼板療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耗時、切口大小、并發癥情況,比較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
1.4 療效標準
術后1年隨訪,評估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參照以下標準:評估項目有患者的關節穩定性、關節活動度、伸膝、行走能力、疼痛5項指標,共30分。優:27分以上;良:20~26分;可:10~19分;差:6~9分。臨床總有效率為優良的百分比之和[4]??傆行蕿閮炐闩c良好的百分比。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系統,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手術參數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組間比較用x2檢驗,臨床療效的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參數情況評估
治療組的手術參數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臨床效果的比較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0.330,P=0.001),見表3。
2.3 兩組并發癥情況評估比較
治療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x2=4.243,P=0.039),見表4。
3 討論
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多因嚴重暴力導致,為粉碎型或橫斷型骨折線,常形成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4-5]。本病主要表現為較顯著畸形、重疊及成角移位,局部腫痛等癥,應檢查有無動脈及神經損傷,如診治不及時,會出現較嚴重的并發情況[6-7]。高能量損傷引起的近端脛骨骨折多伴有多臟器多系統損害,易出現關節僵硬、創傷性骨關節炎、骨不連接、傷口感染等并發情況[8-9]。目前的療法包括外固定及手法復位、骨牽引、內固定復位切開等,骨折的愈合度與脛骨間的血運有很大的相關性[10]。
本研究對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實施LISS療法,該療法具有以下優勢:(1)對骨面壓迫性小,避免損傷骨膜,且其避免了剝離骨折部位的軟組織,術后康復迅速;(2)鋼板鎖定螺釘為自鎖型,其成角穩定性強,可牢靠固定,避免螺釘松脫;(3)通過專用套管進行螺釘旋入鎖定及鉆孔[11],操作性強,手術耗
時短;(4)高度微創性,無需骨折端完全性暴露,切口小。本研究對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進行LISS鋼板固定療法,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手術參數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解剖鋼板相比,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具有創傷小、骨折愈合快、負重早及并發癥少的優點,但兩者的療效相當。
[參考文獻]
[1] 王慎金,張宗鳳.微創內固定系統治療脛骨復雜骨折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169.
[2] 吳瓊.交鎖釘合并鎖定鋼板治療脛骨復雜性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8):122.
[3] 王永峰.微創穩定系統和解剖鋼板治療脛骨近端復雜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6):174.
[4] 楊利斌,宗海斌,董玉珍,等.LISS接骨板在復雜脛骨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0,7(5):113.
[5] 劉顆星,張耀強,鄧頌波,等.LISS鋼板與解剖鋼板治療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對比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9(7):169.
[6] 倪建平,鮑自立,朱金華.LISS鋼板在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9,19(4):122.
[7] 王洪剛,顧立強,朱慶棠,等.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分期治療[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3,15(11):174.
[8] 周亮.微創內固定系統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134.
[9] 朱澤,洪海東,邱志茹,等.半環形外固定支架治療脛骨近端復雜骨折22例[J].中華創傷雜志,2010,26(1):121.
[10] 郭文川,吳曉東,康鵬飛,等.有限切開復位外固定架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3):246.
[11] 張輝,劉碧必,胡勇,等.膝前“Y”形切口結合雙鋼板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4):143.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