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隨著小學課程標準的改革,個性化閱讀成為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技能的主要途徑,個性化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閱讀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小學課改后,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越來越被重視,個性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及體驗,進而獲得更多的思想啟迪。掌握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技巧及方法,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是需要教師們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個性化閱讀的特征
1.體驗性
通過個性化閱讀,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閱讀熱情及感受經驗與文章進行交流,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文章,將自己置身于文章的世界中,使自己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實現自我生命與文章生命的融合,從而領悟文章本身的意義。
2.自主性
由學生自己去觸碰、感悟并理解文章即為自主性。閱讀是學生自己去做的事情,任何人無法替代,所以,只有學生進入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會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起文章的真正意義。教師需營造出有益于學生感悟及體驗情緒的良好氛圍,或者對學生做一些引導,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及時點撥,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自去讀,直接面對文章,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通過自主閱讀,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
3.創造性
很多文章在結構上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學生用想象的思維去創造并填充空白,而每個學生的想法各不相同,構建的文章也不同,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帶到文章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感悟文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將自己的想法加入到文中,引申出文章新的意義。
4.差異性
由于每個學生的感情不同,各自經歷的不同,使個性化閱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因為學生情感及經驗上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及理解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從而對閱讀產生差異性。因此,教師不必對一篇文章的解讀進行定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對文章進行解讀。
二、實施個性化閱讀的策略
1.改變并豐富閱讀形式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應改變傳統的概念化、標準化的閱讀模式,應構建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本身的閱讀興趣,展開自主閱讀,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2.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及思維習慣等不同,致使對文章的解讀也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知識水平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及任務,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展開自主閱讀。
3.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意義
每個文章都有它內在的價值及意義,教師應在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解讀文章的意義,這樣既富有個性化,又不違背課文的本意。
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誤區
全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1)教師對于個性化閱讀把握得不好,使學生過于“個性化”。有些教師過于放任學生,任其自由閱讀,錯將“自主”混淆為“自由”,學生不知道該學什么、該怎么學,無法達到自主閱讀的目標。(2)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有些教師教學語言太過于單調,有的還延續著說教式授課,無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有效地啟發創造性思維。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個性化閱讀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鼓勵其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秉著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練就扎實的語文功底。
參考文獻:
[1]趙子志.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3(06):114-117.
[2]糜立英.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3):121-124.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菜市街小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