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礎。在新的形勢下,不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化知識,同時也夯實了良好的基礎道德。重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從三個方向探討了在小學體育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思想品德教育
一、小學體育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
1.小學生的身心特點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逐漸發育的過程中,不僅在身體上不成熟,
而且思想也不成熟。由于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也嚴重缺乏,常常依賴他人,特別是家長和教師。所以,這一階段是是非觀念逐漸養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對探索世界存在一顆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但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愿望和能力之間的矛盾普遍存在,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吸引他們,他們就易于養成不良的思想行為習慣。
2.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良好習慣的養成經常是從學生少年時期開始的,所以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意識地注重健康,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社會情感,發展他們的個性,為把他們培養成全面發展的、能夠擔負起建設祖國未來的合格人才打下堅實而又良好的基礎。小學生是祖國未來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根據當前的社會形勢,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特點
1.曉之以理,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一個人對這個社會中存在的道德現象與道德關系的認識,我們要將道德認識充分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使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得到有效提高。
教學中我們所說的“曉之以理”就是要對學生講明道理,進行正確觀點的啟蒙,這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社會道德關系,
從而提高道德認知。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要考慮他們的年齡和認知水平,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原則。
小學生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往往停留在其表面,很難抓住內在的東西,思維比較簡單。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隨著時代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和道德的認識也將發展。教育者要充分遵循這一規律,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注意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用小學生在周圍社會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情和他們所能理解的東西,幫助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2.動之以情,積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比前者更具有穩定性,由它而產生的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可以推動人們對一定的行為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因此,一個人的道德情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和規范道德行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是學生有什么樣的道德意識,就必須有相應的道德情感的產生,它有著引導、激發、培養和長期的磨煉的過程,而體育教學恰恰具有這種引導和培養的良好環境。小學生往往先是從情感上產生共鳴,那么他們會覺得教師講道理是正確的,只愿意接受。可見,科學、合理的融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體育教師應知道如何培養文化和道德情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導之以行,善于引導學生的行為實踐
人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發展積累的結果。
教育者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不只是實現了體育教學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實現了良好的教學質量。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同時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也應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以利于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從而轉化為優良的道德品
質。此外,道德行為也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品質的具體表現。
思想道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要起到提高學生道德行為的作用。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獨立性、自制力、毅力比較差,許多活動都要靠外部的指導來完成。所以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行為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當然,道德行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程序,培養這種良好的道德行為不是每周兩節體育課所能做到的,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長期磨煉才能奏效的。
教育工作者必須摸清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出適當的行為要求,運用恰當的行為方式,幫助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并結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整體的教育網絡,以促進原發性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
根據上述說法,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三者的統一。在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過程中,有時從形成習慣開始,有時從培養情感開始,有時則又從提高認識入手。這一切都是由德育內容和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特點來決定的。
參考文獻: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淗江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