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潔
摘 要:數學在現實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卻存在著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現象,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它無形中增加了小學生理解的難度,為數學的順利教學帶來不便。從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入手,著重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更好地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運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靈活地運用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引入現實生活的元素,有意識地創設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進而領悟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運用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從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然后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識地將教材內容生活化,使其適應現實生活的需要。(2)從學生的角度而言,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大力推廣生活化的運用。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的運用
(一)靈活使用教材,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元素
1.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若是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就會感覺陌生。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這樣一部分內容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改編,刪除讓學生感覺陌生的內容,增加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身邊的數學問題。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也就更容易接受,因而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小學第七冊“求兩商之和(差)”的應用題時,課本上的例子很多都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完全可以把教材進行重組。教師可以把例子設計為:“假設你是校長,學校有1000名學生,要為這1000名學生在一天之內發放同樣的數學作業本,所以要求印刷廠在一天之內必須趕制出來。現在有四個備選印刷廠,請根據這四個印刷廠的生產情況,(已知生產的天數和總數)決定請哪家印刷廠進行印刷。這樣的重組改編,學生很快就能算出每個印刷廠每天的生產量,進行比較后,最后得出正確答案。這樣的重組,在解題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課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而且答案正確后還能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2.引入合適的生活實例
在教學中教師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感知數學源于生活,鼓勵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一個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可以引入節水的生活實例。先讓學生猜測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天可能會浪費多少千克的水,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出一個固定的數值8千克,讓學生計算一下一個月能浪費多少千克水。學生很快就能計算出結果,而且還能計算出大月、小月以及平年2月和閏年2月浪費的水量。算完之后還可以把問題展開,讓學生算一算一個500戶的小區,一個小月能浪費多少水。通過這樣生活實例的設計,學生不僅學會了一個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同時又接受了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使他們深刻地意識到了節水的重要性,增強了節水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情境進行加工和改編,也可以靈活地改變教材上的教學情境,選用學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作為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可以創設一種這樣的情境:提問學生是否知道人身體的一些部位存在著一定的比例,然后介紹人的拳頭一周的長度和腳底長度的比例是1:1,身高與腳底長的比是7:1。知道這樣的比例常識以后就完全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用自己的拳頭比一比就知道該買多大尺碼的襪子,而沒必要把鞋子脫下來試,可見,掌握了比例的知識有非常實用的價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種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新課教學創設出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就一定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并且能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了應用意識的培養。
2.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
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把抽象的、學生難理解的數學知識學習轉化為讓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發現問題,并通過實踐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就構建了一種開放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發展空間。為了使學生思考的角度更廣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一些,教師選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讓學生討論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靠一面長90米的墻,用100米長的鐵柵欄圍一個停車場,使其面積不少于900平方米。學生開展了積極熱烈的探討,經過多次嘗試,最終用多種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類似這種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就是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驗成功的感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加以靈活的運用,這是數學教學的目的,也是數學教學價值的真正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把學生帶回到生活的情境中,使他們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數學問題的存在,然后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使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富有生氣。
參考文獻:
李皖林.試談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J].小學數學教育,2008(03).
(作者單位 河北秦皇島市撫寧縣牛頭崖學區南戴
河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