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 景永平
摘 要 高新技術企業對我國社會經濟進步的作用十分重要,而融資問題一直是阻礙其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對高新技術企業信用水平作出準確評估,已成為解決其融資困境的關鍵環節。為此,本文在借鑒傳統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特性,建立起一套具有較強針對性的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這對有效緩解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境,實現銀企雙方協作共贏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高新技術企業 信用評級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ZHOU Yan[1], JING Yongp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Abstract High-tech enterpris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is barrier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ccurate credit rating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analyze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t up a targeted credit rating system. It has a positive role in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0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大,逐步成為實現經濟穩步增長、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推動力。然而,盡管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但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仍不順利,融資難題仍是困擾其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如何消除這一阻力,解決好授信人和企業間的供需矛盾,實現合作雙方利益共贏,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出現融資困境的癥結在于,授信方對企業進行信用審核時,直接套用傳統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由于該體系未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特性進行充分考量,因而難以對其信用狀況作出準確評估,嚴重限制了授信方投資的積極性,致使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舉步維艱。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針對性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這不僅有助于授信人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用風險作出準確評估,理性授信,同時也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審視自身信用狀況,提升信用管理能力,從而有效緩解融資困境。
1 高新技術企業信用風險特征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具有不同于一般企業的獨特行業屬性,這無疑會對其信用狀況及管理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其信用風險特征主要表現為:
(1)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占比較高。有形資產相對缺乏,無形資產占比較高,這是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的顯著特征。對高新技術企業而言,成片的廠房和復雜的加工設備不是必須品,普通的辦公區和簡單的電子設備就能滿足其需求。有形資產的相對缺乏使企業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授信人的決策。然而,實際上對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無形資產,更是影響其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關鍵。因此,在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評價中,不僅應對有形資產進行考量,更應充分關注企業無形資產的數量與質量。
(2)高新技術企業智力資本優勢明顯。由于特殊的企業性質和業務內容,高新技術企業多由高層次的技術人才發起,其員工也包含大量的高學歷、高素質技術人才。因此,和其他類型企業相比,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天生的智力資本優勢,這種優勢的保持和擴大是其不斷成長的關鍵,因而在測評其信用水平時,應充分考量智力資本的作用。
(3)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較高的資本密集度。必要的資金投入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產品研發,都要有大量的資本作為支撐。任何一個階段的資金鏈斷裂或短缺都會導致企業違約行為出現。因而,在評價其信用狀況時,應特別關注其現金籌措和運轉情況。
(4)高新技術企業潛在獲利能力較強。雖然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具有高風險性,但技術研發一旦出現突破性進展,就可以使生產成本明顯降低,或是促使一種新的、更好的產品問世,從而給企業帶來成本優勢或差異化優勢,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實際上,這種潛在的獲利機會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有時要比現實的獲利能力更為重要。
2 高新技術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屬性和特征要求,在參考傳統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分別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的角度對企業的經營水平和財務狀況進行考量,選取了相應的評價指標,同時將成長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外部經營環境等因素納入評價體系,旨在建立一套全面、客觀、專業的信用評價體系,以便更加如實準確地對企業信用水平作出評估。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其維持良好信用的基本保證。通常,企業盈利水平較高,其經營風險就較低,與此相關的違約風險也越小。本文選取了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在內的4個評價指標用以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具體指標設計如表1所示。
(2)成長能力。成長能力衡量了企業未來發展的后勁與潛力,是企業未來價值的源泉,對企業信用狀況具有重要影響。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與生俱來的高成長特性,成長能力無疑是考量其信用狀況的關鍵要素。本文從不同角度選取了反映其成長和發展潛力的指標:用凈利潤增長率表示企業利潤漲幅;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代表資金增值潛力;用凈資產增長率反映資本積累情況;以總資產增長率代表資產增長效率。
(3)營運能力。營運能力是企業整合內部資源,運用現有資本增進財務業績的能力,是影響其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本文選取為全面反映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選用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代表企業優化整合流動資產的能力;選用固定資產周轉率表示企業對運用非流動資產增值的效率,以總資產周轉率代表總體資源的整合效率。
表1 高新技術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4)償債能力。企業償債能力是其按時足額歸還債務的能力,是企業信用狀況較為直接的影響因素。通常,企業償債能力越強,其信用水平就越有保障。在具體指標的選取時,除選用流動比率等反映企業短期償債水平的指標外,還選取了一些反映現金運轉水平和效率的指標(如經營現金流占銷售收入比),同時選用了反映長期償債水平的資產負債率等指標。
(5)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是保持和擴展其競爭優勢的關鍵,對企業信用狀況的影響較大。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其發展前景就越好,信用風險也越低。通常,評價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指標有:R&D投入比率、專利和專有技術擁有數、研發人員比例和專科以上職員比例等。
(6)治理能力。公司治理是企業有序發展、持續成長的基礎,對企業信用水平的影響較大。公司治理主要通過董事會和股權結構對信用風險產生影響:①董事會結構。董事會結構反映了企業最高決策層對于經營運作督導行為的有效性,從而不可避免地對企業信用風險產生影響。本文選取的董事會結構指標為:獨立董事比例;②股權結構。股權結構反映了公司利益在股東間的分布方式。最常用的評價指標為股權集中度,它反映了企業實際控制權的分配,對企業信用風險具有重要影響。
(7)外部經營環境。在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政府的資金扶持與政策保障意義重大,通常,用“政府補助占營業收入比”來反映企業獲得政府支持的力度。
綜上所述,本文在合理借鑒傳統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考慮高新技術企業獨特的行業屬性和特征,構建了具有針對性的信用風險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該體系從企業的一般性能力出發,綜合考量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特性,選取了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以期全面、客觀、有針對性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用狀況作出評價,從而為授信人的授信決策提供依據,為企業審視自身信用風險水平提供標準,有助于企業不斷提升其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3 結束語
本文將高新技術企業的行業屬性和信用特征作為落腳點,在參考傳統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具有行業特色的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對企業各方面能力進行了綜合考量,不僅選取了反映企業一般性能力的信用評價指標,還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特征,選取了一些具有較強針對性且較為具體實用的評價指標(如技術創新能力),從而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信用評價確定了基本準則和依據,促使商業銀行、投資機構的授信決策更加科學有效,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朱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2] 李恩,劉立新.小微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J].征信,2013.1.
[3] 張瑛.新興技術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9.
[4] 張目.高技術企業信用風險影響因素及其評價方法[D].電子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0.
[5] 肖珉.我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財務預警與信用風險評估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