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萬劍
摘 要 文章對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民辦高校本身人才培養模式及理念問題;二是保障校企合作正常運行的制度缺失;三是校企合作各方利益訴求取向差異制約;四是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性制約。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工商管理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The Discussion on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FAN Wanjian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e articles discuss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of private colleges. The study found the ma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blem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of private colleges. Firs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and the concept of Private Colleges have problem; Second, the normal operation safeguards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lack of; Thir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onstrained by different interests orientation of cooperative parties; Finally, it constra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現狀
在我國,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先行軍以高職高專為主,它們校企合作起步較早,已經取得大量的校企合作經驗和成果,合作理念較前衛合作模式較成熟,對于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有一定借鑒作用。但高職高專校企合作專業主要是制造類的機械設計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土木工程類的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輕紡食品類的現代紡織技術、服裝工藝以及信息技術類的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工科專業以及少量管理類專業如酒店管理,對于這些專業人才需求較大的企業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能夠一次性提供的崗位相對較多,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整體也不是很高。而對于經管類的工商管理、財會專業、公共事務管理類專業的人才需求極其有限。同時對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國內也偏重于高職高專層面,以知網為例,輸入關鍵詞校企合作,共有19458篇文章,粗略計算可以發現其中90%以上是針對高職高專校企合作開展的研究,針對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研究少之又少。
從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實務操作層面來看,筆者走訪了五所新轉設的民辦本科院校并對比走訪了兩所二本院校和三所高職高專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或者與工商管理相近的經管類專業,與辦學歷史較長二本院校和較注重實踐教學高職高專院校相比,目前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總體來說尚處于淺表層次的合作,概括起來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都意識到了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的重要性,理念上都認同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實踐性和技能型高級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是都已經初步開展了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工作,但合作模式較簡單粗放,主要是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少數已經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部分民辦高校工商管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教學評估等檢查而通過人情關系與相關企業簽署了實習基地合作協議,而實際上基本上未開展實質性的校企合作。
三是都面臨著深入開展工商管理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困惑和障礙,校企合作很難進一步開展下去。如開展校企合作的制度缺失、資金限制、利益取向不同、人才需求差異乃至辦學理念的轉變等等都制約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由于民辦高校普遍成立建設時間不長,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在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
2 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事實上是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問題的外在表現。從筆者從業所在學校和走訪院校校企合作現狀來看,制約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深入開展的主要問題如下:
2.1 民辦高校本身人才培養模式及理念問題
民辦高校自創立之初基本沿襲了舉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專業設置基本是克隆本部已有學科專業,教學方式方法理念也基本照搬本部做法,甚至很多任課教師都來自本部。傳統一本二本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是研究型或者研究應用并重型高級專門人才,最不濟也是培養理論扎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偏重理論教學而實踐教學不足,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還沒有被放到應有的位置。隨著獨立學院逐步轉設成為普通民辦高校,這些民辦高校普遍將自身定位為教學型大學,人才培養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即理論功底要高于高職高專而實踐動手應用能力要高于二本。但由于受到原舉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理念的影響,民辦高校很難實現其人才培養定位,這也就是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遭遇尷尬境地的根源所在。以筆者所在的武昌工學院為例,工商管理專業設置和人培方案均來自原舉辦高校,雖然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案經過了多次制訂和修訂,一定程度改變了人培方案原來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局面,實踐教學比例在整個人培方案中占到了25%~30%,但由于沒有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很多實踐教學環節沒有辦法得到真正落實,如認知實習、專業實習以及畢業實習很難成建制安排實習,導致很多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還在于校企合作的表面化和淺層次。
2.2 保障校企合作正常運行的制度缺失
要保障校企合作正常運行,需要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互動和支持,而相關制度的出臺來保證校企合作中各方責、權、利的平衡和協調則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高專由于國家和各省市層面對其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制度來保證高職高專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于職業教育明確規定“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但對于普通高校只是輕描淡繪一筆“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正是得益于制度保障,目前高職高專整體來說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普通高校。對于民辦高校而言,目前來說國內或者相應省市還缺乏相應鼓勵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的制度,校企合作中缺少政府這重要一方的支持使得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中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方面政府制度缺失,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自身制度建設跟不上校企合作步伐,如保證校企合作正常運行中人才培養方案如何依據企業要求修訂、雙師型教師如何培養、企業高管如何進入課堂成為實踐教學一部分、學期學制如何適應校企合作進行調整等等,這些都需要民辦高校根據校企合作要求制訂出相應制度或者調整制度。
2.3 利益訴求取向差異制約
民辦高校校企合作雙方只有共贏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合作正常進行和深入發展,但現實合作過程中由于民辦高校和企業利益訴求取向不一致,導致了校企合作的淺層次化。一方面民辦高校一般成立及建設時間較短,進行校企合作初期主要目的是尋找實訓實習基地以滿足實踐環節教學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各項檢查和教學評估的需要,但民辦高校知名度不高,社會影響力有限,不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科研技術支持以及管理咨詢服務等增值服務,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合作企業,通常是通過人情關系與相關企業簽訂實習實訓基地協議,這種表象性校企合作關系很難持續和進行深入合作,甚至連滿足最基本的實訓實習教學環節都有困難。另一方面真正愿意與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其核心利益訴求在于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基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而且希望拿來就能用。以筆者近幾年與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企業的接觸和研究,這些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型民營企業,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服務性行業,由于員工流動性比較大,需要大批一線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因此希望從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和其它專業吸納廉價頂崗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
由于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雙方利益訴求不一致,加之淺層次合作基礎上共贏利益結合點較少,這制約了雙方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2.4 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性制約
民辦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為中基層應用型管理人才,而中基層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自身培養特性。一方面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學習知識面較廣,專業知識的關聯性、綜合性和實務性較強,一名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除了校內實訓和模擬管理運營以外,還需要在一定企業實戰環境中去實踐,而且最好能在中基層不同崗位之間進行輪換;另一方面,企業出于管理、成本效益角度以及避免商業機密泄露等方面的顧慮,很少愿意安排學生在不同管理崗位輪崗;最后由于民辦高校成立時間短,教師多是年輕應屆碩士畢業生,缺乏工商企業實踐管理經驗,這對于培養實務性強的中基層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非常不利,導致培養出的工商管理學生偏理論而實踐能力嚴重不足,這也進一步制約了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總之,只有厘清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出對策來解決問題,以保證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順利進行。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2B195)和武昌工學院校級課題《工商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1jy0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余坤和,易思飛.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以財經高職院校為例.軟科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