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 文化是語言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掌握好語言與文化間的相互影響,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過去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而是大量地給學生講解語法和詞匯,這就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和運用這門語言。為此,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分析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的重要性,以及所要導入的內容,并提出了加強文化導入的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文化導入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B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therefore a good grasp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English learner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pas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tend to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iciency of the language, but a lot of places to students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and use good languag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what you want to import, and proposed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im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introduction; application
當今,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長期以來,在中國傳統教學和考試壓力的影響下,很多大學英語教師一味地向學生教授語言、語法、詞匯、句型等內容,從而忽略英語文化教學。然而,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很好地操控英語,卻由于缺乏文化知識而不能與英語國家人士進行得體的交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教學勢在必行。
1 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基礎。沒有語言,便沒有文化。每一種語言都有與之對應的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共通性。對于外國語言的學習,學生必須同時了解與其相通的外國文化,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語言表達的理解。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它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外語教學也不能脫離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否則會因漢英文化間的巨大差異而導致雙方的誤解。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將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以及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的價值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知識給學生進行講解,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 文化導入的主要內容
2.1 人文常識
我們常聽到學生抱怨:在聽力課上花時多,收效卻甚少。一方面,可能是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詞匯量少,不掌握語法,發音不準,或是聽力材料很難等等。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學生聽不懂聽力原文,主要是由于他們缺乏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很多英語聽力材料都與英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知識相關。例如,一則新聞報道:“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這里的“November”字面意思是“11月”,而這句話中的“November”卻指“在11月進行的總統選舉”。由此可見,人文常識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重要性。
2.2 對文化差異進行對比
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傳統,不同的民族也會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影響了我們是誰和我們對社會行為的理解。成功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可以說是一個挑戰,因為當有文化差異時,問題可能就會出現。因此,要想克服這種問題的出現,必須先去了解兩種不同的文化。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可以通過對比兩個國家的人的行為方式,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兩種文化差異。
文章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的第一單元為例。作者向我們說明了美國人非常珍惜時間,他們將時間看作是一種珍貴的資源,他們總是行色匆匆,很少寒暄或問候,商務洽談的時候也是開門見山。而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談生意時都會選擇在飯店或咖啡館進行輕松悠閑的交談,而且談生意之前,雙方也會進行一些禮貌的寒暄;為了節省時間,美國人往往會通過傳真、電話和電子郵件等方式與他人交流。而在我們國家,如果沒有目光的接觸,就做不成大生意,因而要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在美國,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決問題或是完成工作被認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標志。而在我們國家,人們往往認為如果不花一定的時間來處理某件事的話,那么這件事就好像是無足輕重的,不值得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人們覺得時間的花費會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
2.3 社交文化
英語國家的社交文化是文化導入的重點之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交基本常識:稱呼、問候、邀請、答謝、告別、稱贊、贊同、反對、批評、拒絕以及服飾禮儀、宴會禮儀、餐桌禮儀、社交書函等,以及西方人獨有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如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等,也是教師在進行文化導入時要特別注意的。
3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文化影響和制約著語言交際,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導入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是否能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文章分別從中西方文化差異、詞匯導入、文化背景、開辟第二課堂等方面提出融文化于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3.1 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開展文化教學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歷史和不同的風俗習慣,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習俗很多,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人們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大量不熟悉的文化因素,這些文化因素常常成為理解和使用目的語的障礙。為此,在外語教學中應同時進行有關的文化差異教學。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著人們的交際。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對交際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對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例如,在漢語里,我們可以對任何人問:你多大了?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除了小孩,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的年齡,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Where are you going?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有什么不妥,但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因此,根據他們的習慣,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否則就是失禮。
3.2 通過詞匯導入開展文化教學
詞匯是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表達和理解語言的基礎。學生們只有充分地掌握好詞匯,才能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文化背景對英語詞匯教學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詞匯文化背景的導入,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英語中表示顏色的詞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義不盡相同。在漢文化中,white往往會與死亡相關聯,如“白喜事”指的就是葬禮,而在英語文化當中,white則是表示幸福和純潔,如新娘在婚禮上穿白色婚紗,代表的是對愛情的忠貞;我們說的“紅茶”,在英語中則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紅糖是brown sugar,而不是red sugar;在我國,green代表綠色,往往會與生機盎然、生機勃勃等詞匯相聯系,而在英語中,green指的是新手,有妒忌含義,green-eyed指的就是嫉妒、眼紅,而不能按漢語意思說成是red-eye;blue在英語中不僅能表示藍色,還能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沮喪,如blue mood就是表示心情低落。
3.3 拉近文化背景,加強課文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大學英語精讀課的教學中,要求對每一篇課文首先進行背景知識的介紹。通過介紹背景知識,教師能讓學生了解到課文故事發生的大致歷史、政治、文化背景,對理解故事情節,作者的寫作方式,寫作意圖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College English(Intensive Reading)第三冊“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一文中,主人公Bettie之所以成為了歌頌的對象,是和美國的Civil War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的,這務必向學生加以交代。美國的內戰對后來美國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南方想保留奴隸制,北方欲發展資本主義,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的方向。作為南方的勞動婦女,Bettie大義凜然地救下了北方的傷兵,站在了正義的一邊。北方贏了戰爭,Bettie也因此贏得了她自己的人生。
3.4 開辟第二課堂開展文化教學
課堂教學畢竟有限,除了詞匯、對比文化差異的途徑開展文化教學,開辟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除了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英語報紙雜志和簡易讀物、小說,大膽與講英語的外籍人士交流,教師也可以有目的地組織英語演講賽、英語文化知識競賽、英語小品、觀賞英語電影等活動來充實英語教學。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也在娛樂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英語。
3.5 通過多媒體教學進行文化導入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并通過多媒體將各種原聲電影、視頻、廣播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快速有效地使學生理解和領會相關的文化知識。
4 結語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大幅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新世紀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作為一名外語教學者,我們不僅要承擔起語言教學的任務,更要意識到自己是一名文化的傳播者。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決定了我們只有融文化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才能使我們所培育的外語人才,具備在不同跨文化交際場合運用外語進行有效而得體的交際溝通能力,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鄒其彥.淺談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商業文化,2012(2).
[2] 張迎娟,支瑾,袁義.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3).
[3] 趙桂影.英語教學與文化導入[J].今日科苑,2009(20).
[4] 李偉,李春寧.關于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學的價值思考[J].社會科學論壇,2009(9).
[5] 侯小珍.建構主義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D].蘭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