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華
摘要:指出了由于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日趨嚴重,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針對樹種情況,從環境綠化美化的角度探討了屋頂綠化對治理霧霾天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霧霾天氣;治理;手段;屋頂綠化
1引言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是空氣質量不斷惡化的產物,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其危害也日益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簡潔地描述霧霾天氣,就是“細粒子氣溶膠粒子在高濕度條件下引發的低能見度事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組成部分,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治理霧霾天氣不但需要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加大環保力度等節能減排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時也要重視城市森林公園、疏林廣場、街頭游園、屋頂綠化、立體綠化等環境綠化美化形式對其防治的重要作用。
人類創造了很多高科技,但是一些傳統的低技術、低成本模式卻常常被忽視,很少有決策者考慮到微綠化所能產生的巨大減排效應。世界屋頂綠化協會秘書長王仙民強調:在城市中心區增綠擴水,大面積實施屋頂綠化、墻體綠化、雨水收集,提高城市生態自凈力,用植物和水吸納降解PM25是治理霧霾天氣的有效途徑之一[1]。
2屋頂綠化對霧霾天氣的防治作用
21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人們把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于外圍郊區氣溫的現象叫做“熱島效應”。這是因為城市中心往往缺乏植物和地表水蒸發來降低溫度,光照、通風不暢、空調排氣、汽車及人類密集活動所產生的熱量使大城市的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并形成了惡性循環。實景和紅外的攝像結合的攝像機拍到的一組照片表明:凡是樹木茂密的地方,溫度就很低;沒有樹的地方,相應的溫度就很高,溫差最大可達6℃以上,局部的綠化對緩解熱島效應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微綠地可以通過水分的蒸發來緩解熱島效應,進而改善微氣候,居民空調能耗也可以相應下降[2]。從美化景觀到節能減排,屋頂綠化、立體綠化、行道樹、小公園已成為應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生力軍”。
22削減空氣中污染物的負荷
屋頂綠化對空氣中污染物負荷的削減主要表現在吸收CO2和吸附降低灰塵。屋頂綠化對大氣中CO2的吸收,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而對空氣中灰塵的降低有以下兩條途徑。
221吸附作用
據研究,許多植物的葉片凹凸不平,又密布茸毛,有的還能分泌黏性的油脂和汁漿,對灰塵、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收作用,是理想的天然除塵器。與地面植物相比,屋頂綠化植物生長位置較高,可在城市立體空間中多次地攔截、過濾和吸附灰塵,降塵效果更好。
222降低風速
種植植物可增大屋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風的摩擦阻力;同時屋頂綠化對“熱島效應”的減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弱了熱島環流,使風速減小。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灰塵也隨之下降[3]。
日本在工業化前期也曾經飽受污染之苦,20世紀60年代的東京就曾經是煙霧熏天、河流泛臭,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的整治污染,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進行樓頂綠化。
3結語
2011年和2012年,北京市和通州區政府分別下發了有關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的文件,要求公共機構所屬建筑實施屋頂綠化,以增加北京的綠化面積、應對困擾北京的霧霾問題。
中國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為在杭州召開的世界屋頂綠化大會發來的賀信中說,屋頂綠化、立體綠化是花錢少、見效快,最受群眾歡迎的城市生態建設工程,目前城市用地處于飽和狀態,城市的屋頂、墻體是城市增綠節水的寶貴資源,向屋頂要綠、要生態景觀,已成為治理城市病的必由之路[5]。
參考文獻:
[1] 王仙民立體綠化治理PM25世界屋頂綠化協會[EB/OL][2012-11-06]http://sryuanlincom/srdetail/739//htm
[2] 仇保興重建城市微循環——城市生態化改造的必由之路[J]城市觀變,2012(6)
[3] 陳輝,任珺,杜忠屋頂綠化的功能及國內外發展狀況[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2)
[4] 童亦弟,胡春明2012年世界屋頂綠化大會召開[N]城市規劃通訊,2012-11-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