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中利
【摘 要】 筆者結合我國現行的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深入分析國內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完善的低碳建筑市場保障體系,以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
【關鍵詞】 低碳建筑 運行模式 模式構建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與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低碳技術已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尤以低碳建筑行業需求最為迫切,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抓住低碳技術的重要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我國低碳建筑技術,逐步實現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友好型社會。
1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分析
1.1 低碳建筑的定義
目前國內關于低碳建筑仍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主要是從低碳經濟與生活的角度考慮來進行模糊定義,在現代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建筑材料、設備加工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投入使用整個過程中盡量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運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現代建筑新理念。
1.2 我國目前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包括政府建設規劃、施工工程、消費者監督的運行模式,三者都是圍繞低碳建筑建設為中心,通過政府的建設規劃使施工工程得以投入,然后在消費者監督下順利完成此次項目,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仍處于技術引進與推廣初級階段,較之西方發達國家低碳建筑技術相對落后,相關的低碳建筑市場規范性法律法規與政府政策鼓勵并不完善,同時由于技術與建筑材料的限制,建筑成本高,整個環節的市場連接未形成規模,政府行政職能過分干擾市場的自主調節,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低碳建筑成本、建筑施工質量、使用壽命等問題存在較大信任危機。
2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的構建
2.1 新模式特征
為保證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中各市場主體之間能夠健康穩定發揮具體職能,相關部門要將各市場主體在低碳建筑市場中所發揮的職能進行具體化分配,對低碳建筑實行市場主體責任機制,嚴格劃分各市場主體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由市場價格機制來自由引導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而避免低碳建筑市場過度依賴國家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或實施強制性措施來阻礙市場健康發展。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主體基本可以分為政府職能部門、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建筑材料供應商、低碳建筑投資金融機構、低碳技術科研機構、建筑保險企業、低碳技術咨詢推廣機構、大眾消費者等九大市場主體。在新模式中同一主體能夠在不同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施工單位,因為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對整個低碳建筑行業中的金融投資、材料供應、施工質量等多個環節起監督與管理職能。
2.2 新模式優勢
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實行自由的市場價格機制,有效規避了政府控制市場經濟的現象,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中相對弱化政府部門的監督職能,增強了以政府牽引、自由市場經濟反饋、市場各主體公平競爭與自由合作的新型模式,能夠顯著改善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缺乏良性競爭的局面,以及創建科學專業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同時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有效解決了經濟資源與高新技術資源間的互換關系,能夠更加科學協調產品供應與研發市場、金融資本市場、技術研發市場之間的關系,能夠保證各市場充分發揮其職能。
3 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的保障體系
3.1 法律保障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領域需要建立與完善具體的法律法規,將低碳建筑行業中的產品材料、施工質量、技術研發等工作進行標準化劃分,如制定相關的低碳建筑創新設計評估機制、低碳建筑施工監督管理、低碳建筑綜合評價體系與考核標準等,除此之外還要加強低碳建筑原材料加工與經營市場的公平合理化標準,以及在金融投資領域與技術研發領域各市場主體參與方的責任明確機制,為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健康穩定運行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保障。
3.2 政策保障
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在國內低碳建筑技術與市場環境不成熟階段予以保障性政策的支持,拓寬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與相關低碳生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在不影響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適當降低低碳建筑企業的資本準入門檻,對低碳建筑企業予以規范化、政策化地扶持,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步伐。
3.3 技術保障
政府與相關的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要積極支持與鼓勵低碳建筑技術研發工作,積極鼓勵建筑單位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或技術研發部門開展合作,加快我國低碳建筑技術的發展速度,并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施工技術與低碳建筑材料設計加工專利技術,建立完善的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廣泛調動低碳技術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積極性,推動我國低碳技術不斷走向成熟。
4 結語
低碳建筑產品市場、金融資本市場、低碳技術研發市場共同構成現行條件下的我國低碳建筑的大市場,因此需要明確各市場主體的具體職能與職責關系,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的職能功效,推動我國低碳建筑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仕廉,趙鋒.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0(2):50-52.
【摘 要】 筆者結合我國現行的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深入分析國內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完善的低碳建筑市場保障體系,以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
【關鍵詞】 低碳建筑 運行模式 模式構建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與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低碳技術已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尤以低碳建筑行業需求最為迫切,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抓住低碳技術的重要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我國低碳建筑技術,逐步實現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友好型社會。
1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分析
1.1 低碳建筑的定義
目前國內關于低碳建筑仍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主要是從低碳經濟與生活的角度考慮來進行模糊定義,在現代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建筑材料、設備加工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投入使用整個過程中盡量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運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現代建筑新理念。
1.2 我國目前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包括政府建設規劃、施工工程、消費者監督的運行模式,三者都是圍繞低碳建筑建設為中心,通過政府的建設規劃使施工工程得以投入,然后在消費者監督下順利完成此次項目,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仍處于技術引進與推廣初級階段,較之西方發達國家低碳建筑技術相對落后,相關的低碳建筑市場規范性法律法規與政府政策鼓勵并不完善,同時由于技術與建筑材料的限制,建筑成本高,整個環節的市場連接未形成規模,政府行政職能過分干擾市場的自主調節,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低碳建筑成本、建筑施工質量、使用壽命等問題存在較大信任危機。
2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的構建
2.1 新模式特征
為保證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中各市場主體之間能夠健康穩定發揮具體職能,相關部門要將各市場主體在低碳建筑市場中所發揮的職能進行具體化分配,對低碳建筑實行市場主體責任機制,嚴格劃分各市場主體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由市場價格機制來自由引導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而避免低碳建筑市場過度依賴國家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或實施強制性措施來阻礙市場健康發展。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主體基本可以分為政府職能部門、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建筑材料供應商、低碳建筑投資金融機構、低碳技術科研機構、建筑保險企業、低碳技術咨詢推廣機構、大眾消費者等九大市場主體。在新模式中同一主體能夠在不同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施工單位,因為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對整個低碳建筑行業中的金融投資、材料供應、施工質量等多個環節起監督與管理職能。
2.2 新模式優勢
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實行自由的市場價格機制,有效規避了政府控制市場經濟的現象,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中相對弱化政府部門的監督職能,增強了以政府牽引、自由市場經濟反饋、市場各主體公平競爭與自由合作的新型模式,能夠顯著改善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缺乏良性競爭的局面,以及創建科學專業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同時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有效解決了經濟資源與高新技術資源間的互換關系,能夠更加科學協調產品供應與研發市場、金融資本市場、技術研發市場之間的關系,能夠保證各市場充分發揮其職能。
3 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的保障體系
3.1 法律保障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領域需要建立與完善具體的法律法規,將低碳建筑行業中的產品材料、施工質量、技術研發等工作進行標準化劃分,如制定相關的低碳建筑創新設計評估機制、低碳建筑施工監督管理、低碳建筑綜合評價體系與考核標準等,除此之外還要加強低碳建筑原材料加工與經營市場的公平合理化標準,以及在金融投資領域與技術研發領域各市場主體參與方的責任明確機制,為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健康穩定運行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保障。
3.2 政策保障
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在國內低碳建筑技術與市場環境不成熟階段予以保障性政策的支持,拓寬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與相關低碳生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在不影響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適當降低低碳建筑企業的資本準入門檻,對低碳建筑企業予以規范化、政策化地扶持,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步伐。
3.3 技術保障
政府與相關的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要積極支持與鼓勵低碳建筑技術研發工作,積極鼓勵建筑單位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或技術研發部門開展合作,加快我國低碳建筑技術的發展速度,并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施工技術與低碳建筑材料設計加工專利技術,建立完善的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廣泛調動低碳技術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積極性,推動我國低碳技術不斷走向成熟。
4 結語
低碳建筑產品市場、金融資本市場、低碳技術研發市場共同構成現行條件下的我國低碳建筑的大市場,因此需要明確各市場主體的具體職能與職責關系,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的職能功效,推動我國低碳建筑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仕廉,趙鋒.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0(2):50-52.
【摘 要】 筆者結合我國現行的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深入分析國內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完善的低碳建筑市場保障體系,以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
【關鍵詞】 低碳建筑 運行模式 模式構建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與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低碳技術已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尤以低碳建筑行業需求最為迫切,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抓住低碳技術的重要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我國低碳建筑技術,逐步實現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友好型社會。
1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分析
1.1 低碳建筑的定義
目前國內關于低碳建筑仍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主要是從低碳經濟與生活的角度考慮來進行模糊定義,在現代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建筑材料、設備加工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投入使用整個過程中盡量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運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現代建筑新理念。
1.2 我國目前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包括政府建設規劃、施工工程、消費者監督的運行模式,三者都是圍繞低碳建筑建設為中心,通過政府的建設規劃使施工工程得以投入,然后在消費者監督下順利完成此次項目,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低碳建筑市場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仍處于技術引進與推廣初級階段,較之西方發達國家低碳建筑技術相對落后,相關的低碳建筑市場規范性法律法規與政府政策鼓勵并不完善,同時由于技術與建筑材料的限制,建筑成本高,整個環節的市場連接未形成規模,政府行政職能過分干擾市場的自主調節,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低碳建筑成本、建筑施工質量、使用壽命等問題存在較大信任危機。
2 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的構建
2.1 新模式特征
為保證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新模式中各市場主體之間能夠健康穩定發揮具體職能,相關部門要將各市場主體在低碳建筑市場中所發揮的職能進行具體化分配,對低碳建筑實行市場主體責任機制,嚴格劃分各市場主體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由市場價格機制來自由引導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而避免低碳建筑市場過度依賴國家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或實施強制性措施來阻礙市場健康發展。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主體基本可以分為政府職能部門、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建筑材料供應商、低碳建筑投資金融機構、低碳技術科研機構、建筑保險企業、低碳技術咨詢推廣機構、大眾消費者等九大市場主體。在新模式中同一主體能夠在不同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施工單位,因為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對整個低碳建筑行業中的金融投資、材料供應、施工質量等多個環節起監督與管理職能。
2.2 新模式優勢
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實行自由的市場價格機制,有效規避了政府控制市場經濟的現象,新模式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中相對弱化政府部門的監督職能,增強了以政府牽引、自由市場經濟反饋、市場各主體公平競爭與自由合作的新型模式,能夠顯著改善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缺乏良性競爭的局面,以及創建科學專業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同時新模式低碳建筑市場有效解決了經濟資源與高新技術資源間的互換關系,能夠更加科學協調產品供應與研發市場、金融資本市場、技術研發市場之間的關系,能夠保證各市場充分發揮其職能。
3 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的保障體系
3.1 法律保障
目前國內低碳建筑市場領域需要建立與完善具體的法律法規,將低碳建筑行業中的產品材料、施工質量、技術研發等工作進行標準化劃分,如制定相關的低碳建筑創新設計評估機制、低碳建筑施工監督管理、低碳建筑綜合評價體系與考核標準等,除此之外還要加強低碳建筑原材料加工與經營市場的公平合理化標準,以及在金融投資領域與技術研發領域各市場主體參與方的責任明確機制,為我國低碳建筑市場健康穩定運行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保障。
3.2 政策保障
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在國內低碳建筑技術與市場環境不成熟階段予以保障性政策的支持,拓寬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與相關低碳生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在不影響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適當降低低碳建筑企業的資本準入門檻,對低碳建筑企業予以規范化、政策化地扶持,加快我國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步伐。
3.3 技術保障
政府與相關的低碳建筑施工單位要積極支持與鼓勵低碳建筑技術研發工作,積極鼓勵建筑單位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或技術研發部門開展合作,加快我國低碳建筑技術的發展速度,并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施工技術與低碳建筑材料設計加工專利技術,建立完善的技術人才激勵機制,廣泛調動低碳技術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積極性,推動我國低碳技術不斷走向成熟。
4 結語
低碳建筑產品市場、金融資本市場、低碳技術研發市場共同構成現行條件下的我國低碳建筑的大市場,因此需要明確各市場主體的具體職能與職責關系,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的職能功效,推動我國低碳建筑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仕廉,趙鋒.我國低碳建筑市場運行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