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愷
摘 要: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傳統而新穎的教學方法,歷來為廣大教師所普遍運用,這一教學方法看似簡單而易用,但是,在實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又容易出現諸多的問題,特別是教師在這一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出了“問題”,導致學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角色,最終使這種教學方法演變成了一種問答教學,對此,分析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通過分析原因,提出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使每位教師對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運用能夠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15-02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新穎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獲得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完成一個過程的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頻率總體上有很大的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要達成目標的落實,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但“能用”不能代替“會用”,由于現實教學過程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運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以及誤區,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教學法運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找到癥結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教學法運用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高校和教師都已充分認識到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重要性,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頻率總體上有很大提高,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三觀”方面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現實教學過程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運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以及誤區。
(一)教師問題設計質量不高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主線來進行課堂教學,問題教學法的關鍵就是教師如何提出科學的問題,問題的科學設計是問題教學法的基礎。筆者針對問題教學中“問題”的效果,從中發現了這一過程存在教師問題設計質量不高的情況。
1.問題深淺度掌握不準確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者是查閱教材就可以很輕易地找出問題的答案。二是有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力求難度系數的增大,導致所產生的問題完全超出了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能力范圍,使得學生望而生畏,找不到思考的切入點,也沒有了求知的欲望。
2.教師設計的問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針對性不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特點,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形勢與政策課等,這些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在創設問題的過程中,應盡量與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熱點話題相結合,但有的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置過程中,不注重問題的針對性,所提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很大,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很多的困惑和茫然,使學生不知道從何作為切入點進行思考,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對問題教學法缺乏積極的回應和認同
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地、主動地跟老師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和探討,自主地進行課堂中有關問題的分析和探究,只有這樣,問題教學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達到其應有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還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在問題教學法運用過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對問題教學法缺乏積極的回應和認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覺投入問題探究的精力和動機明顯不夠
在大學以前的學習階段,好多學生所習慣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說,學生聽,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幾乎忽略了學生作為人這樣一個生命個體還具有自己的思維,能夠自主地去學習,在學生自學能力嚴重缺失的情況下,學生上課時就不愿意專心去聽課,認為課堂的主體是老師,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對所學課程產生厭倦、反感的情緒。其次是學生缺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以來學生在遇到難題、困惑時,腦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老師,對老師一直有著嚴重的依賴性,希望老師能幫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自己則成為思維的懶漢,不愿意通過自己的思考、批判、探索來解決問題,或者是通過與學生進行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不少學生對問題教學法不認同和不習慣
好多學生從小到大受到的教學模式就是“灌輸式”的教育,這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逆反心理,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也從不關心國家、社會、他人及自身,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死的、僵硬的,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會紙上談兵,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又肩負著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不少學生對該教學方法不認同、不配合,從而導致這些課程沒有發揮出他們應有的作用。
二、提高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質量的對策
問題教學法既是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也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新理念,要從根本上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存在的問題,提高其運用的質量,首先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轉變落后的教學理念,樹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新理念。
(一)樹立與問題教學法相適應的教學理念
1.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教學法運用的質量,首先要樹立與之相適應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一改變要求教師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的理念。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要求教師必須樹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理念,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更要尊重學生向老師的提問,教師要耐心地引導、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只有這樣,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才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自主探索,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問題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真正做到敢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又會敢問問題、能問問題,會問問題。
(二)引導學生掌握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1.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問題意識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認為:“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問題是創造的先導,思維的起點,學生的思維總是伴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展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更需要學生自覺地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學生要敢于“標新立異”,學會質疑問難,當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應大膽地向老師提問,不管自己所提的問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都要帶著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精神去向老師提問,充分相信自己有質疑的能力,當然,在學生敢問的基礎之上,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質疑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學生要養成課前進行良好的預習的習慣;二是學生要會進行選擇性的提問,在難點處求疑,困惑處求疑,關鍵處求疑,易錯處求疑;三是學生要掌握“提出問題”的一般方法。因此,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特別強調學生這個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必須養成“敢問”、“會問”、“能問”的學習習慣,進而促使自己不僅獲得知識的給養,而且自身的思維也得到極大地鍛煉,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2.激發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潛力
問題教學法最終的教學目標是解決問題,進行問題的遷移創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學生首先是要具有問題意識,敢于向老師提問,但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學生都不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地探索研究,學生的提問必須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當在進一步地探究過程中遇到新問題時,可以向老師進行補足性提問,側重“以問促思”,除此之外,學生要善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提到的有關現實性問題進行自主地探究解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去發現周邊發生的一些事情是否可以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也應該始終記住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生在問題教學中不僅要向老師提問,同時對于老師所給的問題以及自己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充分地學習,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最終探究出問題的本源,還應該由現在的問題聯系到與該問題相關的其他問題,不斷地引發自身的思考。
總之,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運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采取有效的、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改進和提高,以期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能夠很好地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真正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緒菊.啟迪智慧—問題探究教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2]孫培青,杜成憲.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肖川.當代教育思想精要[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6.
[4]商繼宗.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