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錦龍
摘 要: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全方位實踐教學模式是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全方位實踐教學,是基于理實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一種模式。全方位實踐教學是一種整體性的實踐教學模式。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突出一個“全”字,空間上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層次上的上上下下;形式上的動腦動手同步。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234-02
一、全方位實踐教學模式提出的依據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1]35。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正如江澤民同志對全國大學生所指出:“你們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學到什么樣的知識,具有什么樣的能力,關乎祖國和民族的未來”[2]。
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師生“兩相煎熬”的狀況。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導致人們認識上重經濟輕政治;二是部分院校的領導和一些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的輕視;三是思想政治課任課老師自身的問題。一方面是思想認識問題,少數思政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完成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證。“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3]839。少數思政教師錯誤地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虛的、無用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不堅信,就談不上理直氣壯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就談不上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另一方面是教學能力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而理論教學,仍然是以“一張嘴、一支筆、一塊黑板或一幅屏幕”的“灌輸式”的講授法為主導,照本宣科地忽視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感受,沒有深入地把思政教育的特性與高職學生的特點結合起來,無的放矢。其結果是教師講得痛苦,學生聽得乏味。
思政教學要在思政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的有效途徑就是實踐教學。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早就明確指出:要加強實踐教學,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綜合機制。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思政實踐教學更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抓住和利用了他們好“動”的特點,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全方位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思政教師為主體進行的一種體驗式教育,它既包括傳統觀念中的社會實踐,也包括一切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和國情,有助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教學活動。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依據,以強調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為特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參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各種實踐活動,通過對社會實際生活的參與和體驗,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磨礪意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主觀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體能力得到優化、提升的過程。
所謂全方位實踐教學,是基于理實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一種模式。具體地講,全方位實踐教學就是改變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僅采用觀看影像材料和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等過于單一的形式,采用課堂與課后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基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統一與自我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整體性的實踐教學模式。
全方位實踐教學最鮮明的特色是實踐教學場所的靈活多樣,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種有利于教學的各種校內校外資源,使實踐教學范圍最大化,進而使教學內容生動化和教學形式多樣化。實施全方位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是與課堂教學相匹配的,要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分析和解答有關社會實踐問題為主,學生在分析時要運用課本上的理論觀點;在教學形式上,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親自參與和探索為主,而不是被動地、靜態地接受知識。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由“行動、心動、行動”的知行交互作用轉變,最大限度地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入心入腦,內化素質,外化行動。
三、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路徑
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突出一個“全”字。這種全方位多場所的實踐教學決定了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積極參與、緊密配合,僅靠思政課教學部門及思政教師的單打獨奏是很難有效展開的。結合多年來思政課全方位實踐教學的探索實踐,這一模式的有效進行必須遵循以下基本路徑: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院校黨委領導、思政教學部門掛帥、行政支持、院系協作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機制。黨委的重視、行政的支持、院系的配合是關系到思政課全方位實踐教學能否持續進行的關鍵因素。思政教學部門的策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是關系到思政課全方位實踐教學活動成效大小的決定性因素。
二是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性強、業務能力精的思政教育教學隊伍。思政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思政教師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思政教學的實效。思政教師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政教學的根本任務。要把握思政教育教學的實質,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需要,轉變傳統的思政教育理念,豐富思政教學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僅要能準確地講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還要能夠有效地組織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成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行家里手,把思想政治課教“活”。
三是要統籌謀劃、精心設計實踐教學目標、內容和步驟。首先,實踐教學的目標必須明確、具體、可行。目標必須具有針對性,要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精神世界發展的需求而確定。目的表述應當清晰具體,使學生一看就明,一聽就懂。目標的確立要實事求是,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既要積極先進,能激勵大學生奮發進取,又要切實可行,通過一定的努力可達到。其次,要分析學生的需求狀況,確定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教學的組織者要通過深入、廣泛的調查、訪問等途徑,掌握并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需求,確立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教學的內容要有創造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要有針對性,能解決學生思想、心理上存在的問題;要有適應性,符合高職學生思想、心理的實際和發展特點,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要有系統性,實踐教學的內容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相統一,不同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要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循序漸進,層層推進,形成完整的體系。最后,實踐教學應制定周密的計劃。計劃應包括時間安排、場地選擇、人員投入、經費開支以及意外情況的處置預案等。
四是要精心找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平臺。一方面,要結合實踐教學的目的內容,充分利用、挖掘校內現有的各種資源。立足課堂本位。課堂環節是思政課實踐教學大有可為的環節,也是思政課老師能夠抓住主動權的環節。課堂實踐教學在形式選擇上具有靈活性,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具有持久性和連續性,在學生參與上具有廣泛性。課堂實踐教學可采用專題講課、課堂討論、辯論、案例分析、影片賞析和實踐模擬等豐富多樣的形式。挖掘校本資源。校本資源就是院校所擁有的、能夠滿足學校教育教學發展需要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要素資源。其中有形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等;無形資源包括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等。人力資源主要包括教師、輔導員、學生、校友等;物質資源主要包括科技館、校史館以及各種素質拓展設施等;活動資源包括學生禮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信息資源是指各種報紙雜志、網絡媒體、電影電視、講座、沙龍等。另一方面要拓展社會載體。社會載體是思政課實踐教學在時空上的延伸。社會載體可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建立契約式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由學校相關部門牽頭,與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簽約掛牌儀式,雙方共建共贏,實現長效合作。二是建立隨機性實踐教學基地。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與社會相關組織進行短期或臨時的合作。
五是要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評價程序、評價內容、評價方式。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不能只單純注意考核結果,更要注重對大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團體精神、綜合能力、創新精神等。這幾個部分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機體,其處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統一體中。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評價應采取硬評價與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實踐教學的評價主體首先應是思政課教師,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態度、運作、調查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老師的評價應占成績的百分之六十,另一主體是學生,學生評價的內容應包括他們對已開展的實踐教學的興趣及參與程度,在實踐性教學中的感悟,進而做出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占成績的百分之四十。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學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評價。這主要是學校的教務部門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課時、教學方案、教學結果的評價,形成實踐教學內外評價的體系。
六要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規定相應的學時。思政課實踐教學除課堂實踐教學之外,其他任何實踐教學都離不開一定的經費做保障,學校應該依學生人數按學年提供一定的實踐教學經費。學校教務部門應為實踐教學規定相應的學時,原則上每兩周一次,一學期應保證八個以上課時。
全方位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踐,在我校已初見成效。隨著這一模式的日臻完善,必將大幅度地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澤民.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校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1-04-30.
[3]毛澤東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