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出現了大量的人口流動的現象。流動人口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而流動人口家庭化現象越來越普遍,相應的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問題成了一個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青少年的成長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青少年的成長,牽動億萬家長的心,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流動人口的子女在城市受到良好教育,對孩子自身成長、對國家未來發展、對縮小城鄉差距和科學發展及提高人口素質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能夠為青少年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奠定精神和智力基礎。探索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流動人口;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所有適齡兒童都應接受義務教育”,流動人口的子女理應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流動人口的子女卻無法享受到同等的義務教育權利。目前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能夠處理和解決好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工子女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穩定和未來的發展,各級政府必須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決這一社會性難題。我們必須多措并舉,形成合力,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切實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提供有效的服務。
一、流入地區政府應采取多種形式,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進一步明確“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流入地區政府的責任”。《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重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采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是流入地政府的責任,這是首先應當明確的。同時,義務教育體制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調整,建立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學的有關制度,只有現行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體制雙方面同時改革才能根本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的問題。
二、加強配置城市義務教育資源,滿足流動人口子女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降低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成本
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是社會公共服務產品。政府對流動人口子女的政策已經越來越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當前,應逐步打破現有的戶籍管理制度,弱化和消除戶口被賦予的教育附加功能。在政府教育產品生產不足的情況下,開放一部分教育資源和領域,讓社會力量分擔一部分教育資源短缺的壓力,并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設施,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有質量的教育服務,為公民提供多樣化的教育產品。同時,農村部分教育資源空置和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資源不足的現象并存,城市政府應科學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統籌兼顧,長遠規劃,防止教育資源的短缺和閑置,重視和保障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權益。通過配置城市義務教育資源供給,對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盡可能滿足他們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從而進一步強調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與強制性原則。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教育資源的稀缺與不均衡,行政命令與實踐還存在一些差距,使流動兒童就學問題仍然難以完全解決。
三、構建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導體系,提高流動人口家庭教育質量,促進流動人口子女健康發展
國家教委和全國婦聯頒布的《家長教育行為規范》明確規定了父母作為教育者所應履行的角色職責,然而不少流動人口子女的父母對自身的教育職責缺乏清晰的認知。不少家長表示原來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學校開展家校互動活動之后,開始明確了自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由此可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中,家庭教育問題無疑是一個最容易被忽視卻又不能被忽視的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在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中無疑是最為關鍵和基礎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在人口流動中家庭取代個體成員而成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發軔,還因為家庭是流動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環境,提供了子女進入城市后的社會化基礎條件。家長應在各方面盡到一個合格家長的責任,不能因為工作勞動時間、自身職業和經濟收入等因素就極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認為孩子在學校里有教師的管教就萬事太平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強家長與孩子特別是流動子女的溝通,多給孩子溫暖和關愛,孩子開心了,家長也放心了。學校開展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改善學生的學業成績,追求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通過學校近年來的各種案例不難發現,學校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中有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價值導向。我認為學校面對特殊群體要給他們生活的信心和健康的心態,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新時期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應從多個角度關心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使黨的十八大關于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部署精神滲透在我們日常的實踐中,踐行自己的價值觀,實現我們的中國夢的同時傳遞正能量,澆灌培養下一代,為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獻出微薄之力。
基金項目:本文參與2013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靜寧縣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批準號:GS[2013]GHB1208。
(作者單位 甘肅省靜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