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金英
【摘 要】快樂教學是一種通過創設快樂的育人情境,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思路。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探討初中快樂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思品,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思想品德課堂,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 自主 發展 快樂 提高
新課改形勢下的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課堂不是完全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真實情感的交流,教學過程是互動的過程。要讓思想品德課堂充滿活力,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潛心鉆研教材,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對學生宣傳“假大空”的套話,進行機械式地灌輸,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營造“快樂課堂”?怎樣才能使枯燥的思品課堂更具活力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教學情景的課堂是快樂的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課《誠信做人到永遠》這課時,我選用著名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里主人公皮諾丘因為經常撒謊而鼻子變長的搞笑故事為素材搞活課堂,從而引發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深思,感悟誠信的重要性。第七課《友好交往禮為先》的教學時,搞了一次公關禮儀大賽,比賽規則是:每位同學均可參賽,先隨意抽取情景考題,然后,根據考題的要求進行即興表演;歡迎其他同學上臺客串配角,并允許適當“刁難”參賽選手,以考驗選手的禮儀水平;由同學推選出的7名相對客觀公正的同學擔任評委給參賽對方打分以決定比賽結果,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整堂課在一種非常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度過。同學們在“快樂”中學到許多有關禮儀的知識,也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選取“有趣”而能發人深省的案例,創設教學情景,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二、與時俱進,挖掘熱點焦點問題的課堂是快樂的
思想品德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政性。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選擇時事、熱點問題靈活遷移,嫁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中來講解。如李娜獲得法網冠軍,讓學生理解競爭、合作、公平等問題;通過利比亞局勢,分析世界利益格局;結合經濟危機,講解合理消費;關注世界各國極端天氣,分析怎樣保護環境;央視每年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對學生進行一次精神洗禮,從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并進行整合拓展,在《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一課中,我增加一個活動:老師伴隨著音樂,向同學們吐露心聲,再讓學生給老師寫一句話,可以是祝福、是感謝、是道歉,把最想說的話說出來,這樣既加強了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又增進了感情,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設置一些小欄目,如“暢所欲言”“你爭我辯” “今日說法” “焦點評述”等,讓學生充當特別角色,表演小品、模仿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引導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美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榮辱觀。讓課堂有百姓的聲音,社會的聲音,世界的聲音。
三、形成民主氣氛的課堂是快樂的
近幾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模式——“滿堂灌”,生怕自己講不全面,從而導致課堂缺少靈活性和現場性,出現“老師在臺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臺下聽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最后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厭惡。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只有師生平等、和睦相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達到“快樂”的教學目的。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教學氣氛。這是思想品德課堂實行快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系處在不斷轉換之中,這種轉換的關系,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現場性。讓學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也有不如學生的地方,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可以放膽在課堂上發表。總而言之,師生間平等了,教學才能“快樂”起來。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努力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被關心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汝倫. 歷史與實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 閆桂琴.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論[M]. 北京師范大出版,2010.
[3] 劉紅英. “兩課”實踐課程研究[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