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榮國
在辦公室里,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某某某不做作業,某某某上課不聽講,某某某搗亂了……一個班集體中,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有,不可能個個都優秀,沒有學困生是不現實的。如何來幫助這一特殊的“弱勢群體”,使之茁壯成長,是所有為人師者苦苦思索的問題。我覺得關鍵就在一個“愛”字,學困生也需要老師的“愛”。怎么“愛”呢?現就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1.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1)有些學生基礎太差,學習起來比較吃力,繼而喪失了自信心,放棄學習數學。
(2)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班容量過大,統一目標,消滅差異性,老師講課不生動……都會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消失。
(3)在一些學生的心目中,對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認識模糊。他們往往是迫于家庭、學校的壓力,為應付考試,硬著頭皮去學,殊不知數學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旦考試失利,厭煩心理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逐漸生成了。
(4)一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好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很低。具體表現在:公式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課堂上小動作多,注意力難以集中;抄襲作業……由于“不會學”而導致“不愛學和不愿學”。
2.針對病因,對癥下藥
(1)加強情感教學,幫助學困生克服自卑心理。由于學困生對學習數學已失去了信心,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數學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數學的狀況,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對于數學學困生,他們所真正缺乏的并不是智慧,而是學習的動力與信心。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少責備學生,多鼓勵,多表揚,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消除情感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去爭取成功。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一些讓他們能增強自信心的表現和機會。多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加以表揚,不要由于分數太低來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學困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激發其學習數學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個別談話、多溝通家長、多表揚鼓勵、多正面疏導、多指明方向。
(2)加強直觀教學,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為老師,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要防止單純說教的傳授。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照顧到學困生。加強直觀性教學,降低思維的難度,可以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困生對學習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感到快樂,才能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
(3)加強分層教學,增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由于“學困生”在智力、知識結構、心理素質、情感方面與優秀學生有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用單一的、較高的要求來對待所有學生,必將挫傷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搖其本來就很脆弱的信心,因此,實施分層次練習,對“學困生”適當降低要求是有積極意義的。
(4)加強重視,糾正學困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學困生普遍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欠交作業、上課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我認為,只要老師重視并多花心思在他們身上,學困生身上的這些不良習慣是可以糾正的。如課堂上不時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來回答,并適時給予表揚;對學困生的作業質量要求也要適當降低,讓他們自己計算每次作業的錯誤率,只要錯誤率有所降低,就給予鼓勵;增加檢查學困生的作業次數,這樣可以督促并逐步培養學生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5)加強課后輔導,提高學困生數學學習水平。課堂教學畢竟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之數學知識前后的聯系非常大,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后面的知識學起來往往很困難。因此,老師必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必須重視對他們當日作業的及時反饋和實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要求他們所學知識做到日日清;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對他們前面知識的欠賬進行補差,彌補他們知識的漏洞,以便緩解他們學習的壓力,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困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對于學困生轉化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愛心和耐心灑向他們,還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兩個環節,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向上進取的愿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李士琦,李?俊.數學教育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陳桂芬.淺談方法不當型數學差生的轉化的策略[J].福建中學數學,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