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其林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思想素質的教育,也應面向全體學生。但是,長期以來,一部分教師(班主任)或只面向班級中優秀的學生,或只面向班級中等的學生,或只面向班級中后進的學生,卻沒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全方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及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往往是兩頭多一點,而中間又少一點。怎樣根據不同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加以引導、培養,促使其成長、成才?我想:在班主任工作中,在面向全體學生時,給予優秀生更多的“關心”,給予中等生更多的“信心”,給予后進生更多的“愛心”,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一、給優秀生“關心”
絕大多數班主任往往這樣認為,班級里的優秀生思想品德好,學習成績優,活動能力強,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好,可以對他們少一點關心,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轉化后進學生身上。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優秀生也是學生,他們也經常需要班主任老師的關心、鼓勵乃至表揚,才能在原來基礎上有新的提高、有新的發展、新的突破。例如,我班有一學生叫顧XX,學習認真,成績優秀,待人有禮貌,是班里的“三好學生”,思想積極上進,班級工作認真負責,是學校班級公認的優秀生。有一次在小組活動中,我無意間發現她有較強的表演能力和組織能力。根據這一情況,我就有意識地讓她擔任中隊長,在隊活動中讓她唱主角,挑重擔。從節目的選擇,到節目的程序,再到過程的連接等,我都放手,而是由她著手去做。中隊活動時還特意讓她在全班同學面前露一手——講一個故事。動聽的話語、逼真的神態、幽默的動作,贏得了同學們的一片掌聲。后來,她參加學校“故事大王”比賽獲得二等獎,榮獲學校“故事大王”的稱號。我想就是這樣的一次次機會,一定會給她今后的學習生活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給中等生“信心”
班級中的中等生,為數不少,這些學生有一定的知識面,能力也不錯,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生來就比優秀生矮一截的思想,往往在學習及活動中處于中間游離狀態,實際上就是他們的自信心不足。因此,作為班主任,不斷激發他們的自信心,給他們以“信心”,使他們的學習、思想更上一個臺階,顯得尤為重要。班級中有個學生叫錢XX,為人比較正直,上課能遵守紀律,學習成績良好,但和優秀生相比,就是缺少一種積極主動、奮發向上的精神。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怕難為情,造成了他不懂不問,不會也不主動學這樣一種中間游離狀態。我通過在班級里開展的結對子活動,有意識地安排一名學習成績優秀、工作能力強、有進取向上精神和良好同學基礎的優秀生和他結成了對子,通過這名優秀生來引導他、幫助他、影響他。同時,我還有意識地安排他擔任數學組長和紅領巾小隊長,給他壓擔子,逼他上架,用這樣的方式讓他來做好自己的工作,鍛煉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取得成績時,及時地鼓勵表揚他,和他一起總結成功的經驗;而當工作開展有困難時,適時地給他信心,和他一起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錢XX同學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許多,更可貴的是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平時膽小怕事,現在敢管敢說;平時優柔寡斷,現在堅決果斷,方方面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一名默默無聞的中等生一躍成為班級中的優秀生。
三、給后進生“愛心”
關鍵是要班主任從“愛”字入手,獻上一顆慈愛的心,真心實意地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后進生,這是教育轉化差生的有效途徑。班里有一名后進生叫盛XX,智力不錯,但由于平時學習不認真,作業馬虎,字跡潦草,所以成績也差,尤其是愛惹是生非,欺侮小同學,經常做些惡作劇,還曾去村里拿過別人的財物,多次反復的教育也沒有比較好的效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底怎樣去教育感化他呢?我也一直在尋找機會。終于,機會來了。本學期的一天中午,我吃好飯照例來到教室里走一圈,等我走到他身邊時,發現他鎖緊雙眉,趴在桌子上,看上去沒有一點兒神氣,一只手還捂著肚子。于是我便上去關切地詢問:“你怎么啦?是什么事使你這樣?”他輕輕地回答說:“老師,我肚子痛,已經去過好幾次廁所了。”聽了他的話,我便知了個大概,可能是吃得不衛生,腹瀉了。我馬上領他找到校醫那里看病,校醫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又是給他打針,又是給他配藥,還囑咐他按時吃藥。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事后他對同學說:“沒想到老師他們還這樣關心我。”思想上有了觸動,行動上就有變化了,慢慢地他能聽得進老師的話了,作業也開始做得認真了,也很少去惹是生非,尤其是校外表現比以前有了明顯進步,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只要我們每個班主任都做有心人,
時時刻刻給我們的學生以關心、信心和愛心,素質教育也就會真正落到實處。我們的學生也一定能茁壯成長,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