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靖君
摘 要:藝術教育要從學生興趣出發,從小抓起,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然而這樣的方式對于藝術教師缺少、學生藝術基礎薄弱、學生家長不夠重視的農村小學來說還有比較大的困難。
關鍵詞:農村小學;藝術教育;困擾;解決方案
近日,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5年開始對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并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內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
剛得知這個消息,藝術科的教師都十分激動。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都知道,農村的中小學藝術一直被認定為雜科,學校不夠重視,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去鉆研,家長更是只看重孩子的語數成績,不在乎其素質的均衡發展,這些都不利于藝術教師的課堂實施。如果實行藝術測評,學校能更規范地設置藝術教學計劃和對學生藝術素質的考評辦法,從學校方面對藝術學習加以重視,促進學生重新認識藝術教育,從側面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然而轉念一想,農村小學的藝術教師卻有些擔憂,藝術測評固然是新的教育理念對藝術學科的重視,可對于農村小學來說,這無疑也帶來很多的困擾。
一、農標小學實施藝術測評的困擾
1.核定標準不明,達標難度較大
現在城里的學生都要贏在起跑線上,各種聲樂班、樂器班、繪畫班、書法班隨處可見,在城市的學校里,一個班級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報興趣班。雖然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也很快,但是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還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很少有家長愿意花錢讓學生額外學習音樂、美術等興趣班,所以即便農村小學能夠按課程安排上藝術課,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城里的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城里學生的標準來測評,農村的學生很多不能達標。
2.師資水平不夠,師資力量缺乏
《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明,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不得少于總課程的9%,這也意味著每個學校要配備相應的藝術教師。然而,現在大多數農村學校受過專業化、系統化培訓的教師甚少,藝術課多為語數教師兼任,基本沒有學習專業的藝術知識,所以藝術課成了唱歌課或是畫畫課,有的教師還直接把它挪用來上語文、數學,這樣的教學態度、業務水平和專業的藝術授課方式相距甚遠,對學生的藝術測評也有很大的影響。
3.資金投入不足,藝術教育保障乏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課程都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實際動手操作。而各種實踐客體常常是易耗品或者是高精密器材。近些年,農村小學著重抓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類信息化的建設,而對于藝術學科沒有很好的投資開發,大多數學校的藝術設施沒有保障,雖通過長期的積累,有一些簡單的必配器材,但與藝術教育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設施的缺乏,藝術課程的正常開展受到制約,同時對藝術測評也帶來不便和困擾。
4.“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沖突
實行藝術測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可應對測評,農村學校由于各方面都比較薄弱,有可能采取“背”式的方法,比如,背一首歌或背一幅畫來應付測評,這樣不僅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反倒是掉進了應試教育的漩渦。
二、解決困擾的方法
1.一個測評,兩種方案
鑒于城鄉學生對藝術學習的程度不同,應適當選擇不一樣的測評方法,結合當地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測試。
2.擴展專業教師,組織藝術培訓
藝術教師的缺乏是藝術課程有序開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配備足夠的藝術專業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能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聽磁帶唱歌,也不是依葫蘆畫瓢,而是更專業的藝術技法、樂理、鑒賞等知識。當然,兼任的教師也要有相應的藝術培訓,教育部門要定期組織藝術專業培訓,不要讓藝術課堂成為擺設。
3.增加資金的定向投入,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源
美術、音樂等藝術器材的配置是藝術教育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們應該抓住鞏固“四配套”成果的機會,利用專項教育資金,購置關于美、音的教學器材,若教育資金相對困難,就要因地制宜,積極采取“靠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積極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添置不足的藝術教育設備;另一方面,努力尋找本地資源,自制或替用部分教學工具和器材。爭取查缺補漏,讓學生的各項藝術學習不留空白,同時不影響藝術測評的開展。
4.測試要靈活化
測試不要單純以唱歌、繪畫為內容,可以是簡單的樂理、隨機抽取的曲目、運筆的技法、色彩的構成等等,不一定要很難,能體現藝術常識更為重要。
總之,藝術測評是教育部門為提高學生素質發展的產物,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有利的。要著重照顧農村學校對于藝術教育的一些不足,改變學校、學生、家長對于藝術教育的誤區,增添師資力量,讓農村學生享受更專業的藝術教育,同時以正確的方式應對藝術測評。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附屬豐澤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