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燕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數學學習尤其如此。試圖從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這個角度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師生關系;自信心;主動性
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我認為教師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教師是愛的使者,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我們要用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的興趣、激情,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從尊重、理解、信任學生出發,讓學生在愛的感召下,調動情感體驗,真正愛上數學。那么教師如何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接任新班級時,總是找機會多和學生聊天,了解他們對數學的感受,收集他們在數學中遇到的困惑,并整理作為自己備課的第一手材料。與此同時,我也會和他們分享自己以前學數學的小故事,讓學生親近我,接受數學。
2.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要想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真正了解教育對象和他們的思想動態,才能溝通好,才能對癥下藥。學生的思想隨著時代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每一屆學生,每一班學生,都有獨自不同的特點和價值觀,了解學生也要與時俱進。
3.批評也要講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肯定也會出現學生出錯的狀況。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維持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去批評教育。學生做對了要及時表揚,做錯了也要批評。批評學生要就事論事,幫助他們找出來哪里做錯了,為什么錯了,但不能涉及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因為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學生今后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有一個成語叫“愛屋及烏”,一個學生如果喜歡這個老師,會非常認真地聽他的課,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本是件枯燥的事,數學學習尤其如此,它沒有語文的精彩故事,沒有物理、化學的有趣實驗,更沒有體育、音樂的豐富活動。這時,數學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平等,才能暢所欲言,才能各抒己見,才能合作交流,才能刨根問底。
1.一視同仁,偏愛學困生
我一直堅信品學兼優的學生并不一定是我教出來的,而那些從半道殺出的“程咬金”才是最值得我自豪的。所以,我總是偏愛學困生,課下,找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課上,多給機會他們展示。只要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慢慢的,他們也有了學好數學的愿望。
2.多一把尺度,多一個人才
發光并非太陽的專利,每個學生都可以發光。即使是普通學生,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所以在教學之余,我也努力地去發掘他的優點,并結合好“天時地利人和”之利,去表揚和贊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有一句話說的好:把學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之中。善待學生的缺點,快樂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他人。
三、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在提高學生學習的愿望和主動性上,就要讓他們覺得數學離他們很近,近得可以觸手可及。
1.讓數學語言生活化
數學課是比較枯燥的,要在課堂中抓住學生的心,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等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修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將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2.讓數學情景生活化
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好每一個題目,帶領他們置身題中,讓他們產生與題目的共鳴。
3.讓學生自己去體驗
真正地做了,說了,也就真正體驗了;真正體驗了,內心才會真正有感受,真正感受到的東西,才會內化為自己的收獲。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要盡一切可能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
總之,能讓學生愛上數學是數學教師最感到欣慰和快樂的事情。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當作老師,而只是把自己當作幫助學生實現他們夢想的一個臺階、一雙翅膀、一副拐杖……我們就會用一種良好的心態去欣賞他們朝著理想的每一次飛翔,去憐惜滑落,糾正偏航,這樣,學生也會體會到我們的關愛,真正地喜歡老師,真正地愛上數學,形成越喜歡—越努力—越優秀的“攀援式”學習模式。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社頭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