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
摘 要:為了使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得以達到,就必須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并且形成正確的歷史學習策略。對于當代的文科生而言,高中歷史的復習階段尤其重要。在復習歷史這門學科的知識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系統性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復習,并且協助學生構筑歷史知識體系。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歷史的復習進行了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復習;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歷史在教學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但是要想使課堂教學的效益達到最大,就必須做到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便是,教師在進行常規的課堂教學外,以較少的時間、精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取得較高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本知識框架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并且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高三歷史復習的三個重要階段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進入高三階段就面臨著高考這道令所有高中學生都窒息的難題。教師在進行相應的歷史復習時,充滿了各種知識理論的灌輸,使得課堂變得單調無聊。在高中歷史復習時,教師會將復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為對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承接,并且對知識框架重新構建,使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有一個大概的回憶,對曾經所學的部分基礎歷史知識進行相應的掌握。第二部分為對歷史知識的復習環節,這個環節便是對每一個重點知識進行相應的突擊,使學生對每個專題知識得以強化。第三部分即為專題訓練,使學生在做題時取得一定程度的思維性邏輯,從而不斷加快做題速度。高三歷史的復習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三部分決定的,所以必須較好地把握這三個階段。
二、如何使得歷史專題復習的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高三階段很大部分是進行專題復習演練,所以如何更好地上好專題復習課,是當今所有高三教師與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教師在相應的復習階段,應當做到上能承接各種基礎知識點,下可為提高專題技巧做好鋪墊。學生應當對每一個歷史事件進行相應的了解,如,歷史教師在復習“民族資本主義”這一章節時,應當對學生灌輸中國自然經濟這一知識點,并且對城鄉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進行相應的解釋。學生應當對“民族資本主義”發生的時間及原因具有相應的了解。隨著新課改浪潮的不斷推動下,使得高三教師深深體會到,要教好專題復習課就必須強化基礎知識,并且對知識的復習重點要有針對性及目的性。在對以往高考各個專題進行相應的研究時,應當對其考察趨勢內容做相應總結。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專題復習演練時,才可以對知識點復習有一個重點。與此同時,學生應當對時事政治多加關注,因為時代在不斷地變化,專題復習的內容與思路也應當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高中歷史復習取得相應的效果。
三、不斷引入歷史學新觀點,構建新型的復習框架
教師在進行專題復習時,大致將復習框架分為:中國古代史復習階段、中國近現代史復習階段、世界近現代史復習階段。并且在復習過程中將其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如,將中國古代史分為:政治史、經濟史及科技文化民族史;將中國近代史分為侵略史、國共關系史等;將世界近現代史分為資本主義史與民族解放史。
對于教師所進行的復習框架,不可否認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并且在多年來教師一直在不斷地沿用著。在這種復習模式下,各種參考資料及相應的練習容易被積累,教師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簡單容易,所以這種專題復習模式一直被各屆歷史教師應用著。但是,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斷加大,近年來高考歷史命題趨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這種教學模式不斷僵化。由于當今高中學生采用的是研究性探究學習,使其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所以,重新構建專題復習模式勢在必得。
我國學術界的一項重大貢獻為“現代化理論”研究,現代化理論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研究及審視觀念,其作用在教學中日益凸顯出來,并且對傳統歷史的研究及探索所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相應的補充。這種方式以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演變為縱向發展主線,且派生出從自然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化。高三歷史專題復習課程應當根據現代化范式理念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對“20世紀初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特點”這一章節進行講解時,應當讓學生認識到該歷史發展短暫、資本發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制約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這些特點。
四、學生要敢于面對正式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三歷史復習課程的不斷進行,教師應當解決學生在學習階段中所不懂的問題及疑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不斷被完善,才能使得學生備考的能力與水平在一定程度內得到提高。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提出自身對歷史知識的疑問,讓學生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將自己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暴露。學生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在對日常知識的鞏固中發現的問題越多,在高考中不會的問題才會越少。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適當地創設情景,讓學生的學習問題得以暴露,對成績差的學生所提出的過多的問題,切記不要恥笑,因為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對待學生時應當一視同仁,只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就應當適當地鼓勵。只有學生敢于暴露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才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所了解,從而進行對癥下藥。只有這樣,學生的歷史復習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五、師生應當共同復習專題
在高三歷史復習課堂中,教師為了使學生的成績在短時間內獲得提高,從而讓學生死記一些基礎性知識,并且不斷搞題海戰術或在有效的課堂內一直喋喋不休地講解,唯恐對一些知識點遺漏。在這種模式的復習下,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復習的課堂中,對知識的接受顯得極其被動,由于歷史復習課程的單調乏味,使得學生產生了走神、打盹等現象。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編寫所復習的專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且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更加細致地閱讀教材,對專題進行歸納,從而加強記憶,增進自己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的理解。
六、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聯想性記憶
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總喜歡從頭至尾地復習,使用這種方法復習,可以使得知識得到更加全面的認識,但是對知識點概括時,學生便無法對其完整地歸納,從而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
在對歷史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式記憶,如,在對“鴉片戰爭”這一章節進行復習時,要有從專題到通史這樣一個從點到面的過程。從起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引起英法聯軍入侵,導致圓明園的毀滅,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中國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最終將中國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運用這種從點到面的方法,將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按照歷史時間串聯起來,使得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連貫起來,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如何提高高三學子對歷史的復習效果,依舊需要所有教師及學生共同的努力,只有這樣高中歷史復習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志偉.高三歷史復習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
[2]曹友軍.對高三歷史復習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陳超.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培養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4).
[4]張金苗.對高三歷史復習的幾點看法[J].考試周刊,2010(07).
(作者單位 福建省連江縣黃如論中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