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起萬
摘 要: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感悟,圍繞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展開了初步的分析與歸納。
關鍵詞:小學作文;學會觀察;創新作文;閱讀積累
縱觀當今小學作文教學,其現狀不容樂觀。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作文真正成為橫亙在師生雙方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那么,如何才能扭轉小學作文這一尷尬的教學現狀呢?我個人認為,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其具體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
“生活是作文之本”。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也普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可是,縱然如此,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還是會經常陷入“無米下鍋”“無料可寫”的困境。我認為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小學生的生活范圍是否過于狹窄,而在于他們并未對生活中的日常實物進行認真的觀察與聯想。試想,對周邊事物持麻木不仁、無動于衷態度的人又怎么能寫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文章佳作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與幫助,促使他們養成認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日后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秀佳作。
例如,在寫《我的老師》這一命題作文時,我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要求學生當堂寫完、當堂上交,這樣只能迫使學生要么胡編亂造,要么信口開河,總之像完成任務一樣被動地進行文章的構造與創作,而是給了學生一周的時間期限,帶領他們深入到各個學科的老師之間,引導他們在接觸這些老師的同時,對不同老師的外貌、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觀察與思考,探究哪位老師最特別,哪位老師最具有吸引力,哪位老師最值得欽佩與學習……這樣一來,不但引導學生學會了人物寫作時應當掌握的觀察點及觀察技巧,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觀察意識及實際觀察能力,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還在于促使學生在與老師的近距離接觸過程中還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不同老師的不同特點,這就為他們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佳作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打破思維定式,創新作文寫作內容
應試教育思想由來已久,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小學語文一線教師總結出了不少的考場作文“寫作寶典”,并逐一灌輸給學生。受其影響,小學作文的寫作內容普遍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已經受到了教師所謂“寫作寶典”的思維定式影響,將自己的習作思路固定在傳統的幾個點上,作文時不敢創新,更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其實是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的一種嚴重弊端,嚴重制約了學生作文思想、作文寫作內容的創新與進步。鑒于這種情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及策略:“教師應當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往的作文教學模式,更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努力打破寫作時的定式思維,力求在作文寫作形式上實現創新與發展。如,有一次我在作文課上為學生朗誦了一篇《我的媽媽》的優秀文章:這篇文章雖然是以“我的媽媽”為題,卻沒有像大多數學生那樣運用大量筆墨描寫“媽媽雨夜背著生病的‘我去醫院”、“媽媽自己省吃儉用,卻將節省下來的錢為我買衣置物”等,而是獨辟蹊徑,著重列出了媽媽生活中的一些“缺點”:愛嘮叨,無時無刻不再念叨,但念叨里蘊含著對“我”的關心;特別摳門,不舍得花錢,但卻能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朗讀,學生很容易就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作文的創作,必須打破思維定式的慣性、獨辟蹊徑,只有這樣才能從文章的標題、文章的風格、文章的內容等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也才能真正寫出新穎別致、生動有特點的好文章。
三、擴大閱讀范圍,實現作文素材的充分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以我自身為例,除了鼓勵學生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之外,我每周還會專門抽出1~2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完成中國古詩詞、中外經典名著、時事新聞等材料的閱讀活動。如此,一來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潛心閱讀、精心閱讀的良好氛圍,促使他們真正融入經典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之中,從而實現與作者思想情感上的真摯溝通與交流;二來更是幫助學生擴大了閱讀量,有利于其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而這顯然有利于其視野范圍及文化修養的整體提升與進步,也為他們日后寫作水平及質量的切實提高真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觀察周圍事物的正確方法,同時更要注重學生閱讀范圍的擴大以及作文素材的充分積累。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努力打破傳統思維定式下的慣有寫作思路及模式,也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寫作潛力與潛能,從而為小學作文教學效果的顯著改善提供充足的保障。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