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良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加大閱讀量,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部書。”因為學生的年齡小,閱讀量較少,閱讀存在盲目性與和隨意性,對閱讀的質量有不良影響。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以下幾方面:閱讀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分析在師生共讀中體驗美妙,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在積累與運用中加強人文教育,對小學生要加強正確閱讀的引導,教會小學生有選擇地面對這復雜且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讓學生能夠博覽群書,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結合教學工作,現從以下幾方面談小學生的閱讀教學。
一、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與任務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的目的及任務,要讓學生在語言、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提高,讓學生的情感、思維和學習習慣得到全面發展。
閱讀教學要以培養與提高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為目的,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最基本任務;還要借助于閱讀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規范,有良好的情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發展;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有所增加與擴展;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教學為學生的自主讀書、自主作文、自主交流奠定基礎。
二、在師生共讀中體驗閱讀的美妙
讓孩子自主閱讀,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可以“邊讀邊指導”,在指導閱讀時,教師還是“參與者”的身份。教師只是以小學生“學習伙伴”的名義參與學生的閱讀。在閱讀時,教師也要參與到課文的閱讀之中,和學生一起入情入境地放聲讀,也可能和學生一起默讀,和學生共享閱讀之趣、品味閱讀,感受閱讀的美妙。因此,學生更加感受到閱讀之樂趣。在做讀書交流時,教師能夠平等地參與其中,并以同等的身份進行討論,孩子們也會積極地讀,通過這種共同閱讀與欣賞,師生共讀產生了一種美妙的讀書意境,這會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向往,讓閱讀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時,他的閱讀也會由被動轉化為主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學生具有強烈的閱讀欲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好動及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增強朗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導語質疑,培養閱讀興趣
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上課前,我故弄玄虛地說:“小女孩為什么要賣火柴?誰知道火柴的用途?”學生都說:“可以帶來光亮,可以帶來光明。”“那他得到光明了嗎?讓我們走進課文,跟著她的腳步一起去賣火柴吧!”學生開始大聲地,聲情并茂地帶著問題閱讀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2.借助多媒體,培養閱讀興趣
比如,在學習《一只貝》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視頻,在海潮洶涌的海邊,貝殼被涌上了沙灘,當學生被海邊的形形色色的貝殼所吸引時,我利用畫外音說明,我要帶大家去大海邊,去欣賞美麗的海景,去傾聽悅耳的潮聲。我們在欣賞海邊的色彩斑斕的貝殼時,先來認識一只獨特的貝,讓我們走進文本《一只貝》。
課件出示了貝的圖片。學生看到如此漂亮的貝也會無比喜歡,發出感嘆,這時我引導學生閱讀《貝》,在閱讀中了解貝的美好品質,也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聽讀,還可以配上與文章相關的畫面,讓學生邊看邊讀,還可以邊讀邊記,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在閱讀中感知文本,在讀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3.在表演讀、賽讀中培養閱讀興趣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為此我讓學生通過表演讀與賽讀的形式提高閱讀興趣,并巧妙地運用其他閱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以表演的方式加強朗讀,主要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加上一些富于變化、有趣味的、形象化的、比較逼真的表演,讓課文情境再現,加強理解,留下印象,讓學生愿意反復朗讀。
賽讀富有挑戰性,可以通過個人賽、小組賽的形式,有時還可以開展男女賽的形式對學生的感情、語言進行訓練,通過朗讀與表演的結合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另外,在課堂上還要不斷變換朗讀的形式,比如開火車分段讀、自由朗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小組讀、配樂讀等不同式的閱讀。
四、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提高閱讀能力
1.加強讀書筆記的指導
不同的年級會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可以摘抄字詞,仿寫句子;中年級可以積累名言佳句、積累各種精彩段落,積累名人名言等;高年級的摘錄還要注明出處,寫出讀后的感受,只要讀就要做圈點勾畫。
2.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
題材不同的文章還要選擇不同的方法,在閱讀時,要給學生說明精度、略讀、瀏覽這種“三讀”法。通過精讀學會一句一句地讀,能夠逐句閱讀,邊讀邊理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要停止讀,做好標記,再利用工具書或者向他人請教的方法弄懂不明白的詞句,弄懂之后,再繼續讀;略讀的速度比較快,只要求了解內容的梗概;瀏覽會用更快的速度閱讀,主要是為了搜集信息這三種方法可以交叉進行,根據閱讀的需要選擇方法。
3.在閱讀中模仿練習
比如,在閱讀中讀到好的句子,可以讓學生模仿造句,讓學生學會寫句子,還可以模仿著為文章內容的“空白”做擴充和填補。加強了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總之,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儲備更多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它也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要組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讀,閱讀要講究方法,能夠循序漸進地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為自己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郭根福.語文課程的新理念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9(07).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縣澄江鄉紅渡小學弄律校)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