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琴風
摘 要:在新基礎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都有了開放的意識,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這是改革的一個明顯的進步,但開放并不能盲目開放,需要有向開放。
關鍵詞:開放;有向開放;盲目;互動;生成
在新基礎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都有了開放的意識,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這是改革的一個明顯的進步,但開放并不能盲目開放,需要有向開放,“有向開放”是指教師在確認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提出指向目標實現的開放性問題,激活學生的相關資源,為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平臺。
有向開放可以促進資源的生成,但很多教師難以做到有向開放,而是盲目的開放,開放要講究度,不要盲目開放。例如,五年級上冊《小數的加減法》一課,老師為了開放,把例題和“試一試”的四個問題同時呈現,小明比小麗多花多少元?小明和小麗一共花多少元?小明和小芳一共花多少元?小明比小芳多花多少元?由四個問題列出了4個算式,再請學生嘗試列豎式解答。在這里,例題和“試一試”同時開放是否合適呢?很明顯是不合適的,這一課我們應該從例題開放,學生獲得方法后再去練習“試一試”,先解決4.75+3.4的問題,由這一題得出列豎式需要數位對齊后,再解決后面的問題。學生從不理解到理解、從錯誤到正確的過程,體現了教學的作用。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錯誤,才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但教師盲目開放后,學生在例題中出現的錯誤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而是把錯誤帶到了“試一試”中,加深和鞏固了自己的錯誤,這對學生對理解新知是沒有幫助的。
課堂開放了,必定會有更多的資源生成,學生生成的資源中,正確的答案、精彩的見解、獨特的解題思路,常常引起教師的關注和表揚,教師也會為生成這樣的資源感到欣喜,錯誤的資源總是會被遺忘。其實,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有時也是很好的資源。有的課堂中,教師跟著自己的教案走,即使學生出現錯誤也不理會,或者回避學生的錯誤,其實,有些錯誤更有價值。
交流時教師問學生:“她做得對嗎?”學生都覺得不對?!板e在哪呢?”學生都知道因為沒有數位對齊,這時老師直接列出了正確的豎式,強調小數加法列豎式要數位對齊,這樣一個有價值的錯誤資源就這樣過去了,教師沒有很好利用這個好的資源。小數加減法關鍵就是算理,這一錯誤資源正好可以很好地解釋算理,但教師得到數位對齊就很滿足了,放棄了算理。根據學生生成的資源我們可以追問為什么要數位對齊,從學生的豎式上就可以解釋4.75的5表示5個0.01,3.4的4表示4個0.1,所以不能相加,也可以根據圓角分解釋5表示5分,4表示4角,所以也不能相加,這樣學生就能理解為什么要數位對齊,而不是只讓學生根據數位對齊的規定來解題,那開放就沒有意義了。
為了課堂能夠更加開放,教師能更有效地利用生成的資源。第一,教師在備課時要更加思考周全,要讀懂教材,能開放的地方開放,不能盲目開放;第二,對課堂的生成要有自己的預設,不能學生生成了老師不知如何應對,直接跳過去,要能很好地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總之,教師重視開放了,學生生成的資源才能豐富起來,教師準備充分了,才能更好地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
參考文獻:
吳亞萍.“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韻學校)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