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蔚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高,知識的難度也不斷增強,很多孩子會對數學產生應接不暇的畏懼感,出現怕上數學課、怕做應用題等現象,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科學有序性,確保孩子們能正確和充分的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適度性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探析
為了能有效增強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適度性,我們就要在課間課后以及教學等諸多環節去查詢癥結,然后再探尋幾條可行性路徑,促進適度教學。
一、教學進度不宜過快
小學數學隨著年級的增高,課程難度也逐漸加大,而且知識點較原來也要增多,這個時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也要較低年級時慢得多,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無論在制定教學方案還是在進行課堂知識傳授時,都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教學進度不宜過快。例如,在學習五年級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三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這其中有很多個知識點需要學生慢慢理解,步驟更不能脫節,所以要一步一步地來,尤其是三角形面積計算(底×高÷2),因為應用較廣,更需要分步驟、有節奏地講解。
二、教學任務不宜過重
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有很大的關聯度,但有時又是完全區分開來的兩個層面,這一點上我們所說的是不要把單課時的數學教學任務分配得太多,“吃多嚼不爛”這是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們常在教學中說的一句話,說的其實也包含這一層面的意思。尤其小學高年級數學,題型多、難度大,如果再加上課堂教學任務繁重,那么教學效果上事倍功半,只能讓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中掉隊。例如,我們還是以圖形為例,在學習三角形的種類時:要讓學生們真正掌握并能合理區分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就最好分兩個課時去講解,急功近利、急功求效、水過地皮干的教學方式不可取,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求得教學實效。
三、課堂練習不宜過多
在教師傳授和講解完當課堂的知識后,在布置數學題課堂作業、做課堂練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搞“題海戰術”,而是要著重選擇那些典型的、對課堂知識消化有促進作用的典型題、重點題,讓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達到事半功倍效果,那才是我們追求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留太多的課堂練習,會把學生們的腦袋搞糊涂,科學合理的教學就是應該給學生們留出當堂思考、當堂消化的機會。
四、課后作業要適當減負
課后作業雖然不屬于課堂教學的范疇,但它卻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所以我們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上,要想實現教學的適度性、完美性,那么就要走出這樣一個誤區:不要覺得多留作業就能把孩子們的數學成績抓上來。我們如果天天都用繁多的數學課后作業壓在孩子們的肩上,那么時間一久就只能讓孩子們對數學厭倦,對數學產生厭學情緒,最后導致厭學情緒會反過來作用于課堂,直接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說,適當布置課后作業,科學地為學生們減負,是保證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適度性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重視起來。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要牢牢把握“科學適當”的原則,就一定能確保教學的適度性、穩妥性。反之,數學教學就會走上失敗的路徑。當然,理論終歸是理論,我們必須要把理論融入實踐中去,把數學教學的可行性路徑科學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邊教學、邊總結、邊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李麗娜.高年級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2(23).
[2]莫紹松.淺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J].青春歲月,2012(08).
[3]邱紅.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
·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