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 要:語文新課標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边@是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之一。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多年教學經驗進行簡單介紹,以期能夠促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關鍵詞:小學語文;形象美;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涵,從而將語文與審美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一、借助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體會形象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社會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讀者,影響讀者整個精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形象美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情感教育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文本中的形象美,也為了讓學生學習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人民利益壯烈獻身的精神。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并復述課文內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復述過程中對文章進行理解,在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過程中感受“五壯士”的形象美,進而,在無形中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美
春暖花開是美的,白雪皚皚是美的,濃密的森林是美的,潺潺溪流也是美的……大自然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美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是,小學生的視野面比較窄,要想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景物美,只有借助教材中的閱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受大自然的景物美。
例如,在教學《草原》時,為了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在導入新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目的是讓學生有“心動”的感受。然后,順勢將學生引入到正文的學習當中。因此,為了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景物美,我引導學生對以下幾個句子進行了分析,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把蛉阂粫荷狭诵∏?,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等等。同時,我還讓學生閉上眼睛跟著錄音、跟著作者走進草原,目的是讓學生在體會景物美的同時,想象力也得到鍛煉。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價值,要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審美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
(作者單位 河北省棗強縣崔莊中心小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