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秀君
摘 要: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樂意上思想品德課,需培養學生的興趣;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需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需及時反思教學。
關鍵詞:思想品德;興趣;氛圍;知識儲備;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作為中學的一門學科在素質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學科不能代替的。但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教師難教,學生厭學。面對這樣的現象,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上思想品德課,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學
教師富有哲理和幽默,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育家斯維特羅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許多教師感到概念和理論教學枯燥、抽象。其實,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結合”,用風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重沉悶化為輕松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將單薄變為豐富。另外,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內容,密度適中。一節課內容太多,教師和學生都會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就無法談愉悅。因此,教學中要有張有弛,抑揚頓挫,駕馭課堂,使學生欣然接受。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還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注重概念、原理、結論的死記硬背,不注重教學方法的更新與改進。而一個完整和諧的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與學兩個系統的各自運行,學生只有在寬松、民主、平等、和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心情輕松的課堂環境里,才能不斷地參與、交流、思考愉快地學習。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學生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探究者。教師要用關愛、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為去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使學生愿意聽、愿意學,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樂于探討問題、爭論問題,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互動過程既能直接體現德育的實質意義,又能建構具有巨大潛在效應的德育場,如果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可以使學生在語言碰撞、思想交流中開闊思路、活躍思維、啟迪智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質,使學生學會了與人交往、與人共處、與人合作,培養了一種協調合作的精神。
三、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必須樹立新的教學觀,只有充滿智慧的教師,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而且要不斷更新知識。首先,有計劃地學習思想品德常識,對于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認真研讀,以便擴大視野,廣征博引,增加思想品德教學的信息量。其次,要積累一些名言警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方面的文學素材,以備靈活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學之中。最后,要密切關注相關學科的最新前沿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時代性。教師還要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爭議性話題,適時讓學生討論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思想品德教師要終身學習,不斷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四、教學反思要及時
我們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都會不知不覺地形成一些自身的教學習慣,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因此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習慣,有必要經常進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促進自身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
教師一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個性差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參與程度如何;教師是否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予以積極而恰當的評價;二是要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精華,及時記錄。有時一節課下來,覺得這節課很成功,這時應該回顧成功之處在哪里,并記錄。有時學生在課堂上會提出獨特的見解和新鮮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記錄學生的“閃光點”對教師來說,能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能提高課堂效果。
(作者單位 河北省故城縣鄭口鎮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