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孫光睿 謝方 季飛
摘 要:
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不同施藥濃度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規律。結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半衰期為3.2~3.6 d,在正常噴施濃度下,施藥后15天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殘留量仍超過我國最高限量標準0.1 mg/kg。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大白菜害蟲,由于地理位置、栽培方式、氣候條件、施藥濃度、施藥次數的不同,安全間隔期差別也較大。
關鍵詞:大白菜;毒死蜱;殘留;氣相色譜
中圖分類號:TQ450.2+6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95-03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適應范圍廣、栽培面積大,是我國第一大蔬菜作物
[1]。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蟲劑,化學名稱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屬雜環類有機磷農藥,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2],是國家推行的高毒劇毒農藥的主要替代品種之一,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中[3]。然而近年來的毒理學研究發現,毒死蜱對生態環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許多國家對毒斯蜱在農產品中的最高限量也越來越嚴格,如日本規定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最高限量是0.01 mg/kg,歐盟標準為0.05 mg/kg,我國也將毒死蜱在葉菜類蔬菜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由原來的1 mg/kg調整到0.1 mg/kg[4]。目前關于毒死蜱殘留動態的研究報道很多[3],但對北方地區秋季氣候條件下大白菜中毒死蜱的降解規律報道較少。本試驗采用GC-FPD(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定性、定量的方法,測定大白菜在施藥后一定時期內上部著藥葉片中毒死蜱的含量,研究毒死蜱在北方地區晚秋大白菜上的降解特點,為科學合理地使用毒死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和儀器
40%毒死蜱乳油(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毒死蜱標準品(100 μg/mL),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天津)生產;供試白菜品種為包心白菜新品種“儀秋”;丙酮、乙酸乙酯、氯化鈉、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氧化鋁(層析用),弗羅里硅土。
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A,FPD檢測器,帶自動進樣器;食品加工機(Braun k600型);高速均漿機(IKA ULTRA-TURRAX T18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RE-52AA型)。
1.2 田間試驗與樣品采集
試驗于茌平縣樂平鎮小馬村進行。于2013年10月29日對白菜進行噴藥處理,此時白菜已進入包心期。設對水稀釋1 000、1 500、2 000倍3個處理,重復3次,共9個小區,順序排列。小區面積40 m2。噴霧時以上部葉片均勻著藥為準。分別于噴藥后0 h、3、6、9、12、15 d 隨機采取各小區白菜上部著藥葉片若干,帶回化驗室常溫保存,次日進行處理和檢測。
1.3 試驗方法
1.3.1 提取 先將樣品打碎混勻,準確稱取樣品25.0 g,放入250 mL廣口瓶中,加入丙酮-乙酸乙酯(體積比1∶1)溶液100 mL,高速均質30 s,轉移到加有10 g氯化鈉的具塞量筒中,搖晃均勻,靜置20 min后,準確移取20 mL上層浸提液于圓底燒瓶中。
1.3.2 凈化 用玻璃層析柱凈化樣品。柱內下部塞脫脂棉,加入少許無水硫酸鈉,再加入100~200目的氧化鋁-硅土(1∶1),以無水硫酸鈉封頂,用10 mL正己烷預淋,將提取的2 mL上清液過柱,再用正己烷20 mL洗脫,收集洗脫液,于旋轉蒸發器上濃縮至近干,丙酮定容至5 mL,用膠頭滴管轉移至氣相色譜儀專用樣品瓶中待測。
1.3.3 氣相色譜條件 安捷倫 7890A,火焰光度檢測器(FPD),HP-5毛細管柱(30 m×0.320 mm×0.25 μm),自動進樣器。不分流進樣,進樣量1 μL。進樣口溫度220℃;檢測器溫度250℃;柱箱溫度150℃,保持2 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12 min。氮氣(載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 ;氫氣(燃氣),純度≥99.999%,流速75 mL/min;空氣(助燃氣),流速100 mL/min。
1.3.4 測定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761-2008(外標法),根據保留時間定性,根據樣品溶液與標準品溶液峰面積比較定量。根據峰面積計算得到各處理在不同間隔時期的毒死蜱含量,取平均值,得到毒死蜱降解曲線。
1.3.5 消解動態 毒死蜱在白菜上的消解動態,采用負指數增長模型[Ct=C0·e-kt,其中Ct為t時刻毒死蜱的殘留量(mg/kg),C0為初始濃度,k為水解速率常數(1/d),t為時間(d)]進行描述,并計算毒死蜱半衰期(T0.5)。
T0.5=(1/k)·ln2
經過數據回歸分析,得到毒死蜱在白菜葉片中的降解方程及半衰期。
2 結果與分析
2.1 殘留降解動態
各處理和毒死蜱標準品出峰時間均在6.501~6.506 min。毒死蜱降解曲線(圖1)表明:各處理間毒死蜱的含量都隨間隔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
2.2 稀釋倍數對降解速度及殘留量的影響
毒死蜱稀釋倍數越大,其降解速度越慢,半衰期越長;稀釋倍數越小,在某一時期內殘留值越高,降解到安全含量所需的時間越長。1 000、1 500、2 000倍液處理降解到安全標準含量0.1 mg/kg的理論時間分別為20.5、18.9、18.9 d。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毒死蜱在晚秋endprint
摘 要:
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不同施藥濃度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規律。結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半衰期為3.2~3.6 d,在正常噴施濃度下,施藥后15天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殘留量仍超過我國最高限量標準0.1 mg/kg。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大白菜害蟲,由于地理位置、栽培方式、氣候條件、施藥濃度、施藥次數的不同,安全間隔期差別也較大。
關鍵詞:大白菜;毒死蜱;殘留;氣相色譜
中圖分類號:TQ450.2+6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95-03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適應范圍廣、栽培面積大,是我國第一大蔬菜作物
[1]。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蟲劑,化學名稱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屬雜環類有機磷農藥,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2],是國家推行的高毒劇毒農藥的主要替代品種之一,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中[3]。然而近年來的毒理學研究發現,毒死蜱對生態環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許多國家對毒斯蜱在農產品中的最高限量也越來越嚴格,如日本規定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最高限量是0.01 mg/kg,歐盟標準為0.05 mg/kg,我國也將毒死蜱在葉菜類蔬菜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由原來的1 mg/kg調整到0.1 mg/kg[4]。目前關于毒死蜱殘留動態的研究報道很多[3],但對北方地區秋季氣候條件下大白菜中毒死蜱的降解規律報道較少。本試驗采用GC-FPD(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定性、定量的方法,測定大白菜在施藥后一定時期內上部著藥葉片中毒死蜱的含量,研究毒死蜱在北方地區晚秋大白菜上的降解特點,為科學合理地使用毒死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和儀器
40%毒死蜱乳油(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毒死蜱標準品(100 μg/mL),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天津)生產;供試白菜品種為包心白菜新品種“儀秋”;丙酮、乙酸乙酯、氯化鈉、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氧化鋁(層析用),弗羅里硅土。
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A,FPD檢測器,帶自動進樣器;食品加工機(Braun k600型);高速均漿機(IKA ULTRA-TURRAX T18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RE-52AA型)。
1.2 田間試驗與樣品采集
試驗于茌平縣樂平鎮小馬村進行。于2013年10月29日對白菜進行噴藥處理,此時白菜已進入包心期。設對水稀釋1 000、1 500、2 000倍3個處理,重復3次,共9個小區,順序排列。小區面積40 m2。噴霧時以上部葉片均勻著藥為準。分別于噴藥后0 h、3、6、9、12、15 d 隨機采取各小區白菜上部著藥葉片若干,帶回化驗室常溫保存,次日進行處理和檢測。
1.3 試驗方法
1.3.1 提取 先將樣品打碎混勻,準確稱取樣品25.0 g,放入250 mL廣口瓶中,加入丙酮-乙酸乙酯(體積比1∶1)溶液100 mL,高速均質30 s,轉移到加有10 g氯化鈉的具塞量筒中,搖晃均勻,靜置20 min后,準確移取20 mL上層浸提液于圓底燒瓶中。
1.3.2 凈化 用玻璃層析柱凈化樣品。柱內下部塞脫脂棉,加入少許無水硫酸鈉,再加入100~200目的氧化鋁-硅土(1∶1),以無水硫酸鈉封頂,用10 mL正己烷預淋,將提取的2 mL上清液過柱,再用正己烷20 mL洗脫,收集洗脫液,于旋轉蒸發器上濃縮至近干,丙酮定容至5 mL,用膠頭滴管轉移至氣相色譜儀專用樣品瓶中待測。
1.3.3 氣相色譜條件 安捷倫 7890A,火焰光度檢測器(FPD),HP-5毛細管柱(30 m×0.320 mm×0.25 μm),自動進樣器。不分流進樣,進樣量1 μL。進樣口溫度220℃;檢測器溫度250℃;柱箱溫度150℃,保持2 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12 min。氮氣(載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 ;氫氣(燃氣),純度≥99.999%,流速75 mL/min;空氣(助燃氣),流速100 mL/min。
1.3.4 測定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761-2008(外標法),根據保留時間定性,根據樣品溶液與標準品溶液峰面積比較定量。根據峰面積計算得到各處理在不同間隔時期的毒死蜱含量,取平均值,得到毒死蜱降解曲線。
1.3.5 消解動態 毒死蜱在白菜上的消解動態,采用負指數增長模型[Ct=C0·e-kt,其中Ct為t時刻毒死蜱的殘留量(mg/kg),C0為初始濃度,k為水解速率常數(1/d),t為時間(d)]進行描述,并計算毒死蜱半衰期(T0.5)。
T0.5=(1/k)·ln2
經過數據回歸分析,得到毒死蜱在白菜葉片中的降解方程及半衰期。
2 結果與分析
2.1 殘留降解動態
各處理和毒死蜱標準品出峰時間均在6.501~6.506 min。毒死蜱降解曲線(圖1)表明:各處理間毒死蜱的含量都隨間隔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
2.2 稀釋倍數對降解速度及殘留量的影響
毒死蜱稀釋倍數越大,其降解速度越慢,半衰期越長;稀釋倍數越小,在某一時期內殘留值越高,降解到安全含量所需的時間越長。1 000、1 500、2 000倍液處理降解到安全標準含量0.1 mg/kg的理論時間分別為20.5、18.9、18.9 d。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毒死蜱在晚秋endprint
摘 要:
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不同施藥濃度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規律。結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半衰期為3.2~3.6 d,在正常噴施濃度下,施藥后15天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殘留量仍超過我國最高限量標準0.1 mg/kg。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大白菜害蟲,由于地理位置、栽培方式、氣候條件、施藥濃度、施藥次數的不同,安全間隔期差別也較大。
關鍵詞:大白菜;毒死蜱;殘留;氣相色譜
中圖分類號:TQ450.2+6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95-03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適應范圍廣、栽培面積大,是我國第一大蔬菜作物
[1]。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蟲劑,化學名稱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屬雜環類有機磷農藥,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2],是國家推行的高毒劇毒農藥的主要替代品種之一,大量應用于農業生產中[3]。然而近年來的毒理學研究發現,毒死蜱對生態環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許多國家對毒斯蜱在農產品中的最高限量也越來越嚴格,如日本規定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最高限量是0.01 mg/kg,歐盟標準為0.05 mg/kg,我國也將毒死蜱在葉菜類蔬菜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由原來的1 mg/kg調整到0.1 mg/kg[4]。目前關于毒死蜱殘留動態的研究報道很多[3],但對北方地區秋季氣候條件下大白菜中毒死蜱的降解規律報道較少。本試驗采用GC-FPD(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定性、定量的方法,測定大白菜在施藥后一定時期內上部著藥葉片中毒死蜱的含量,研究毒死蜱在北方地區晚秋大白菜上的降解特點,為科學合理地使用毒死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和儀器
40%毒死蜱乳油(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毒死蜱標準品(100 μg/mL),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中國·天津)生產;供試白菜品種為包心白菜新品種“儀秋”;丙酮、乙酸乙酯、氯化鈉、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氧化鋁(層析用),弗羅里硅土。
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A,FPD檢測器,帶自動進樣器;食品加工機(Braun k600型);高速均漿機(IKA ULTRA-TURRAX T18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RE-52AA型)。
1.2 田間試驗與樣品采集
試驗于茌平縣樂平鎮小馬村進行。于2013年10月29日對白菜進行噴藥處理,此時白菜已進入包心期。設對水稀釋1 000、1 500、2 000倍3個處理,重復3次,共9個小區,順序排列。小區面積40 m2。噴霧時以上部葉片均勻著藥為準。分別于噴藥后0 h、3、6、9、12、15 d 隨機采取各小區白菜上部著藥葉片若干,帶回化驗室常溫保存,次日進行處理和檢測。
1.3 試驗方法
1.3.1 提取 先將樣品打碎混勻,準確稱取樣品25.0 g,放入250 mL廣口瓶中,加入丙酮-乙酸乙酯(體積比1∶1)溶液100 mL,高速均質30 s,轉移到加有10 g氯化鈉的具塞量筒中,搖晃均勻,靜置20 min后,準確移取20 mL上層浸提液于圓底燒瓶中。
1.3.2 凈化 用玻璃層析柱凈化樣品。柱內下部塞脫脂棉,加入少許無水硫酸鈉,再加入100~200目的氧化鋁-硅土(1∶1),以無水硫酸鈉封頂,用10 mL正己烷預淋,將提取的2 mL上清液過柱,再用正己烷20 mL洗脫,收集洗脫液,于旋轉蒸發器上濃縮至近干,丙酮定容至5 mL,用膠頭滴管轉移至氣相色譜儀專用樣品瓶中待測。
1.3.3 氣相色譜條件 安捷倫 7890A,火焰光度檢測器(FPD),HP-5毛細管柱(30 m×0.320 mm×0.25 μm),自動進樣器。不分流進樣,進樣量1 μL。進樣口溫度220℃;檢測器溫度250℃;柱箱溫度150℃,保持2 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12 min。氮氣(載氣),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 ;氫氣(燃氣),純度≥99.999%,流速75 mL/min;空氣(助燃氣),流速100 mL/min。
1.3.4 測定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761-2008(外標法),根據保留時間定性,根據樣品溶液與標準品溶液峰面積比較定量。根據峰面積計算得到各處理在不同間隔時期的毒死蜱含量,取平均值,得到毒死蜱降解曲線。
1.3.5 消解動態 毒死蜱在白菜上的消解動態,采用負指數增長模型[Ct=C0·e-kt,其中Ct為t時刻毒死蜱的殘留量(mg/kg),C0為初始濃度,k為水解速率常數(1/d),t為時間(d)]進行描述,并計算毒死蜱半衰期(T0.5)。
T0.5=(1/k)·ln2
經過數據回歸分析,得到毒死蜱在白菜葉片中的降解方程及半衰期。
2 結果與分析
2.1 殘留降解動態
各處理和毒死蜱標準品出峰時間均在6.501~6.506 min。毒死蜱降解曲線(圖1)表明:各處理間毒死蜱的含量都隨間隔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
2.2 稀釋倍數對降解速度及殘留量的影響
毒死蜱稀釋倍數越大,其降解速度越慢,半衰期越長;稀釋倍數越小,在某一時期內殘留值越高,降解到安全含量所需的時間越長。1 000、1 500、2 000倍液處理降解到安全標準含量0.1 mg/kg的理論時間分別為20.5、18.9、18.9 d。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毒死蜱在晚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