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懷鴻
摘 要:課堂導入對語文的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農村的初中語文課堂,良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的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針對新課程標準下農村語文課堂導入方法簡要地談幾點。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農村;語文;課堂導入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高,對于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教學,學生的視野和認知都有限,教師恰如其分地選擇良好的語文課堂導入方式,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提高農村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直接導入
1.以課文標題導入
課文的標題是文章的總體概括,以課文的題目為導入,能直接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迅速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有一些題目直接概括文章的主旨內容,如果標題富有美感或者詩意,教師則可以對標題進行分析,通過對標題美的分析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學習,快速進入正題,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優質、高效。
2.以課文內容導入
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可以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文章中某個精彩的情節,使學生對即將開始的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渴望了解本堂課的內容。使用課文內容導入的教學方式,比較適合故事性強以及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相關度比較高的課文教學,教師要在非常熟悉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整體把握全文內容,從中選取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課文內容導入,也可以轉換角度,讓學生來講述課文的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如果課文中包含有學生日常所熟悉的成語等,可以從經典成語入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扁鵲見蔡桓公》,就可以用“諱疾忌醫”的相關故事引出文章。
3.以寫作背景導入
在新內容開始學習前,先給學生介紹課程相關的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寫于何種情況,有著怎樣的寫作目的,如此一來,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和教學內容。比如,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文章背景是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文章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要想使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就必須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再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由于農村初中生看課外書的機會不多,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待進一步加強訓練養成,他們的知識面并不開闊,也不太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因而不能理解作者諸葛亮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的背景。教師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之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中國儒家傳統文化,如,“士為知己者死、知恩圖報、忠臣不事二主”等等,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細節,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二、間接導入
1.以情感導入
教師可以利用語言、音樂以及豐富的情緒,給學生創造富有感染力的氛圍,如,飽含感情地描繪一幅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畫面,能使學生對畫面產生想象,更容易融入文章的情感氛圍中。情感導入對詩歌、散文以及感情豐滿的文章的效果極佳。
2.設置疑問導入
初中生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尤其是農村學生,由于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于是內心充滿了對外界的好奇與疑問。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導入中,先賣關子,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進行自主探求,以便更加深入細致地弄清楚相關知識點的真正內涵。
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導入的方式也在不斷改進,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方式,還需要教師根據當地的教育教學實際和不同的教學需要不斷摸索,結合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進行靈活運用與創新。
參考文獻:
楊志紅.導入新知,以導入勝:初中語文課堂導入分析[J].考試周刊,2013(72).
(作者單位 貴州省習水縣二郎鄉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