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萬明
摘 要:高中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目標是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普通高中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應以展現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功能為出發點,以促進高中生身心全面發展為落腳點。文章首先闡述了探索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必要性,繼而分析了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幾點對策措施,最后時全文進行了總結,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有效開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56-01
一、探索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必要性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創新模式教學己成為當前各受關注的一項教學探索,高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高中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提升和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長期來看,高中體育教學需要傳授給學生更加多元化的鍛煉方法和技能,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方式供學生選擇,從而在長期的體育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意識。此外并采取各種策略來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觀念。
二、目前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觀念落后
新課標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然而,很多高中的體育老師沒能從傳統的將體育知識與技能硬性傳授的教學理念上改變過來,體育教學觀念無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育教學錯誤觀念主要表現在體育知識及技能的傳授上,如部分高中體育教師認為其才是體育課程的主導者,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者,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忽略學生個性與身體的全面發展。部分高中體育教師對“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置若罔聞,沒有正確確立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的體育教學理念。
2、對學生缺乏體育情感培養
普通高中開設體育課程,主要的目的不僅是完成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系統學習運動技能的能力,使高中生通過對體育的學習、了解、養成愛好體育鍛煉的好習慣。然而,在實踐中,部分高中體育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體的訓練上,而忽略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部分高中學校忽視學生個人興趣,實施強制性體育項目教學,這與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提高運動興趣相悖。
3、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科學
新課程標準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時期遺留下來的落后體制仍在沿用,如現在的高中體育教學中忽視學生學生的個體差異,以相同的標準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機制嚴重忽視了對學生主觀努力的程度和進步幅度的評價,如果在體育學習評價中忽視該學生的努力而定為不及格,則無疑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甚至使其產生畏懼體育及厭倦體育的情緒。
三、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對策
針對我國當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筆者提出幾點有助于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發展的對策措施,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有效開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1、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方案
高中體育教學方案創新是推動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基礎。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方案,必須要立足于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這一目標才能夠真正制定出滿足高中體育新課程標雕要求的教學方案。
2、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高中體育教學中來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當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高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傳統模式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僅僅是教師講解動作并進行示范,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完成動作。這種比較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動作要領的明確掌握。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高中體育教學中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具休情況反復觀看動作演示以及要領,從而構建起開放式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智力的開發
高中體育教學應當是融合了身體素質鍛煉與思維能力鍛煉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下,大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師僅僅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而很少給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創新,則應當讓學生知其然,更應當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在這一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智力發展。
4、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高中休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強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注重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比如,培養形式靈活,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高中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感染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體育教學新模式下,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職業高中的體育教學應當結合當前效果良好的教學模式,總結出一套真正適合職高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教學的要義,從而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 勇.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教育藝術,2010(11)
[2] 章錦泛.新課程下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2007(4)
[3] 莊 弼.普通高校與高中體育課程的比較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設想[J].育學刊2007(5)
[4] 王 益.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探討[J].學校體育學2013(7)endprint